换个思路看“最难就业年”

换个思路看“最难就业年”

摘要:面对所谓的“史上最难就业年”,我们的大学毕业生大可不必一味抱怨自己运气不佳,也无须卯足了劲非要捧上个 “体制内”的铁饭碗不可。从规划人生大局而言,个人追求理想和事业的航程才刚刚起步,未来的发展空间无限宽广,第一次择业只不过是“小试牛刀”,初尝职场的酸甜苦辣。

面对所谓的“史上最难就业年”,我们的大学毕业生大可不必一味抱怨自己运气不佳,也无须卯足了劲非要捧上个 “体制内”的铁饭碗不可。

从规划人生大局而言,个人追求理想和事业的航程才刚刚起步,未来的发展空间无限宽广,第一次择业只不过是“小试牛刀”,初尝职场的酸甜苦辣。

从谋求个人上升空间、幸福指数方面,谁能说,基层岗位就干不出名堂,就缺少让人生“出彩”和“闪光”的机会?即便职业的第一站是最基层的岗位,只要有决心、有恒心、有毅力、肯吃苦、肯钻研,可以断定,假以时日,在基层岗位上工作的大学生,也完全能活出属于自己的那份“精彩”来。

大量事例有力证明,就在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困境时,诸如社区、民营企业等很多处于基层的单位对大学生的吸收能力和欢迎程度却依然有增无减。

眼下,上海很多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对医学院的本科毕业生,需求缺口非常大;为数众多的民企和新兴产业也对学有专长的大学毕业生充满渴求;各种学龄前教育机构也面临师资短缺的困难,需要输入数以千计的专才。

市场需求固然有,但要打消毕业生下基层就业的顾虑,政府相关部门也要做好“保驾护航”的工作。比如,推出有效的制度保障,让基层单位或民企的劳动合同签订不再率性随意,使在基层单位或民企就业的大学毕业生的各项社会保障得以落地和有效执行等。除了要拓展基层的就业空间,更重要的,还是要逐步完善“体制内”的选人用人制度,打通选人用人的通道,加快完善各类社会保障制度。

如果相关部门、机构都能够正视大学毕业生的实际难处,为他们面向基层或民企就业扫清障碍、理顺通道,我们相信,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天地会更加广阔,所谓“史上最难就业年”也将不再成为热议的话题。

(作者为上海外国语大学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