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持续深化及金融对外开放力度的加大,金融行业的竞争处于空前激烈的状态,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在新形势下,金融业新的矛盾和问题开始凸显,员工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发生了较大转变。如何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为企业发展服务,维护金融秩序的健康稳定,是金融企业必须重视的问题。
面 临 的 挑 战
社会价值观越来越多元化,员工思想状况把控难。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外的各种思潮纷纷涌入我国,多种思想文化激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对人们产生了相当程度的影响。金融业作为经营货币的特殊行业,员工面临的诱惑更大,而一旦员工被腐朽思想侵蚀,将会对企业、对公众造成极大的伤害。当前,青年员工的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想法多,且多为独生子女,自我意识较强,一定程度上存在集体意识弱、思想波动大、缺乏吃苦精神等问题,再加上金融企业的特殊性质,为员工的教育管理带来了较大难度。
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化,员工队伍稳定难。近几年,银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银监会的年报显示,自2003年至2011年,一直居于“老大哥”地位的五大国有商业银行所占市场份额(按资产)明显下降,降幅逾10%,股份制银行和农村金融机构则获得快速发展。据统计,2006年至2011年,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分别从13家、80家、91家激增至212家、190家、635家,由此可见竞争的激烈程度。尤其是2012年以来,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到来,金融行业的竞争进一步加剧。而与这种激烈竞争相伴的是金融人才的快速流动,其中人力资本含量高的管理技术人员、拥有客户资源的市场营销人才和熟练岗位操作人员的流动更甚。如何留人,无疑已经成为金融企业面临的另一大难题。
业务拓展越来越跨地域化,企业核心价值观融入难。各家银行为拓展业务,大力实施跨区域经营,在全国不同地区甚至世界各地设立分支机构。中国银行业协会公布的《2012中国银行业改进服务情况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末,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总数达到20.51万家,全年新增网点超4200家。在银行大力推进跨区域机构延伸的同时,由于各地的地域文化不同,而且新员工的加入也会带来其他企业的不同文化,从而对企业核心价值观的融入产生一定的影响。
存 在 的 问 题
思想政治工作重视不足,与业务发展严重不平衡。在当前金融市场竞争白热化的状态下,业务发展成为各家银行的重中之重。随之而来的是员工压力与日俱增,不少员工出现心理紧张、情绪低落、丧失信心等不良状态,如不妥善化解,将严重制约银行的可持续发展。但作为解决员工思想问题主要手段的思想政治工作,却与银行的业务发展严重失衡。这在基层经营机构表现得尤其明显。基层经营机构作为服务客户的窗口,肩负着数不胜数的业务指标压力。在上级行严厉的考核问责导向下,基层机构的精力几乎全部被业务拓展所占据,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严重不足,对员工的思想关注不够,无法及时发现员工的不良思想苗头,就会使工作陷于被动。例如,对于关乎员工切身利益的绩效问题,缺乏公开的解释和说明,未与员工沟通,损伤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再如,对于员工工作中出现的差错,简单地处罚了事,没有正确地加以引导,使员工的负面情绪加剧,影响了工作效率,甚至会发生极端事件。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