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景均:对“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再认识(3)

邵景均:对“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再认识(3)

话题三:重要的是做好“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基础性工作

记者: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党中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这个问题上从来没有动摇过,总是根据党的建设和事业发展的实际,适时提出管党、治党新的举措,作出新的理论概括。在现阶段,除了要努力抓好管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之外,还要做好哪些工作呢?

邵景均:重要的是切实做好“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一系列基础性工作。基础性工作很多,我这里着重讲五个问题。一是严把“入口关”,二是加强学习,三是发展党内民主,四是选拔重用优秀领导人才,五是建构人民群众监督、评价机制。

先讲第一个问题,严把党员和各级领导干部的“入口关”。北宋大学问家欧阳修说过:“朋党之说,自古有之”,但区别在于,“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君子之“同道为朋”,“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始终如一”。那么,小人的“同利为朋”是一种什么情形呢?“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货财也。”当他们追求共同利益的时候,可以暂时结为朋党。但是,这种朋党关系是不牢固的,“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自保。”从这一点看,“小人无朋”。这说明,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一个重要基础,是严把入口关。凡是所接纳的党员、新提拔的干部,都必须是遵守中国共产党“道义”的“君子”,而绝不能是只知道追求个人利禄的“小人”。如果这种“小人”式的党员、干部多了,只知道从执政党的地位中捞好处,信奉“当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绝不肯为党的事业做出任何贡献和牺牲,那么无论怎样努力“管党”、“治党”,都很难取得理想的成效。

记者:的确如此。把好党员和领导干部的“入口关”,对于从严治党真是太重要了!请您谈谈第二个问题。

邵景均:加强学习,特别是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不仅对于提高党员干部素质,而且对于管党、治党,都十分重要。在如今的信息时代,知识创造、知识更新速度大大加快。任何政党和组织,如果不加强学习、不提高学习能力,势必落后于时代,难以承担历史赋予的重任。从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角度看,只有加强学习,才能不断筑牢管党、治党的新知识基础,增强全党共识的时代性;才能使管党、治党的理念、方法与时俱进,容易取得成效。因此,党要管党,必须管学习。

党组织应该怎样“管学习”呢?主要是,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以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为基本目标,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学习党的历史,学习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各方面知识,不断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取得新成效。要大力营造和形成重视学习、崇尚学习、坚持学习的浓厚氛围,牢固确立党组织全员学习、党员终身学习的理念,建立健全管用有效的学习制度,使党员的学习能力不断提升、知识素养不断提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使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

记者:请您谈谈第三个问题。发展党内民主对于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有什么重要意义?

卲景均:讲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必须明确管党、治党的主体。列宁说:“党是根据民主原则组织起来的。这就是说,党内一切事务由一律平等的全体党员直接或者通过代表来处理”。作为组织、领导、上级,当然有责任、有权力进行一定的管、治工作,但是,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全体党员才是党的主人,是管党、治党的主体。而要发挥这一“主体”的作用,就必须发展党内民主。只有发展党内民主,切实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才能有效地提高党员履行党员义务和管党、治党的自觉性。有些党组织,只会要求党员尽义务,而不切实保障党员应有的民主权利。权利和义务,原本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没有真实的权利,怎么可能去认真地履行义务?因此,必须按照党章要求,切实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只有广大党员真正感到自己是党的主人,才会在党的生活中积极履行管党、治党的义务。只有发展党内民主,努力形成民主的权威,才能有效地防止和克服党内各种不良现象。

记者:有的领导干部干坏事,靠的是手中的权力。他们唯一惧怕的,是比他们手中权力更大的权力。但如果他们的上级被蒙骗了,甚至如果上级与他们同流合污,那就“无药可治”了吗?

邵景均:当然不是。这“可治之药”,就是党内民主。我们党的大多数党员和干部是好的,有明辨是非和纠正错误的能力。以此为基础所形成的党内民主,具有极大的权威性,有力量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党内的任何不良现象,不管以什么作挡箭牌,拿什么当伪装,都不能逃过全体党员的眼睛,也抵挡不住民主的利剑。民主的权威是真正的权威,是从严治党的锐利的武器。“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无论是从党的发展长远利益考虑,还是解决眼前管党、治党的实际问题,都必须把发展党内民主重视起来。要在全党加强党内民主教育,增强党员、干部的民主意识;疏通和拓宽党内民主渠道,保障党章规定的党员权利全面实现;以改革为动力,健全和完善党内民主制度。党内民主发展起来,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就有了根本保证。

记者:请您谈谈第四个问题。提拔和重用优秀领导人才,与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有什么关系?

邵景均: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力提拔和重用优秀领导人才,是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十八大报告指出:“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是保证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根本之举。”其实,广纳人才也是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根本之举”。汉代学者王符说:“身之病,待医而愈;国之乱,待贤而治。”党的治乱兴衰,根本在于大批领导人才的得与失。如果在党的领导岗位上的是优秀领导人才,那么他们对党内存在的问题就能够看得准、抓得住、解决得好,管党能管得牢,治党能治得严;而如果是平庸之辈或宵小之徒占据党内高位,就不可能及时发现党内出现的问题,即使发现了也不会正确解决,最后的结果只能是,管党管不住、治党治不严,毁了党的肌体和党的事业。所以,应记住列宁的教诲:“要研究人,要发现有才干的工作人员。现在关键就在这里;不然的话,一切命令和决定不过是些肮脏的废纸而已。”

记者:怎样才能把更多的优秀领导人才吸引到党内,特别是放到适当的领导岗位上呢?

邵景均:首要的是改革干部选拔制度,摆脱“少数人选人、在少数人中选人”和神秘化选人的落后制度束缚。有了民主、公开的选人制度,才能使更多的优秀领导人才脱颖而出。在具体工作中,要做到“三有”:一是求才有心。聚纳人才,首先尊重人才,尊重其独立性和创造性,具有真诚的求才之心。二是识才有据。十八大报告要求,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坚持这样的标准和依据,就能解决“识人之难”的问题,选出党和国家事业所需要的人才。三是用才有方。选贤任能,归根结底要落实到“用”字上。应对具体人才作具体分析,既不能大材小用,也不能小材大用,更不能错把“庸才”当人才。只有把人才选好了、用好了,才能使之在管党、治党和党的事业中充分发挥作用。总之,通过改革,建立先进的干部选拔制度,让优秀领导人才充分发挥作用,对于“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确实非常重要。

记者:最后,请您谈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为什么要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评价作用?

邵景均:从根本上说,是因为我们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 队。如果脱离了人民群众,党就不能成其为“先锋队”了。实践一再证明,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长期执政的根本政治优势,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基本途径和必然要求,也是克服党内一切不良现象的力量源泉。只有密切联系群众,党才能及时地、准确地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也才能在群众的帮助下,及时地、妥善地解决问题。从管党、治党的特点和要求看,密切联系群众不能一般地讲,而应该从制度层面作出规定,形成人民群众监督、评价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的科学机制。要通过建立健全决策民主化制度、领导干部调查研究制度、领导干部接待群众制度、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以及党代表联系群众制度等,使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常态化、制度化。在此基础上,组织群众定期评议、评价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并要求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及时作出负责任的回应。有了这样一个党内外互动的科学机制,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就有了强大的动力机制,我们党在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就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