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来各界关于城镇化主要观点集纳

十八大以来各界关于城镇化主要观点集纳

十八大以来,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城镇化问题,对如何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展开了深入讨论。现将主要观点归纳如下。

一、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和特征

一是以人为本的视角。认为以人为本是新型城镇化的实质,增进入的幸福是新型城镇化的精髓,不仅市民要更幸福,而且农村转移,人口也能获得同样的幸福感受。

二是城乡建设的视角。认为符合中国国情的城镇化等于老城区十新城区+农村新社区。老城区重点是对棚户区、工厂外迁区等进行改造和环境治理,使之成为适合人居住的商业区和服务区;新城区是指开发区、实验区、工业园区、物流园区等;新社区就是新农村建设。

三是农民市民化的视角。认为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让更多的农民工转成市民,要以民生改善为根本目的,不单纯追求城镇化速度,更关注城镇化进程中人的生活质量的提高。

四是农村发展的视角。有人认为,新型城镇化绝不是强迫农民离开土地,强制搬迁上楼,远距离地涌入大城市。而是农民自主式的城镇化,就地融入城镇。也有人认为,新型城镇化既要鼓励和支持异地转移就业,更着眼于积极发展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还有人认为,新型城镇化“新”在不抛弃和遗弃农村,反而以农村繁荣为前提条件,农村人口也能享受城镇均等的公共服务。

五是综合的视角。不少人认为,新型城镇化是采用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发展方式,高度关注农民市民化,着力解决城乡和城市内部“双二元结构”,以人为本、次序协调、城乡一体、融合共享的城镇化。也有人认为,新型城镇化是人本城镇化、市场城镇化、文明城镇化、特色城镇化、绿色城镇化、城乡统筹城镇化、集群城镇化和智慧城镇化。

二、正确看待城镇化的作用

大规模人口城镇化,不仅会创造 巨大的消费需求,而且会带来巨大的 投资需求。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重要 源泉,也是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 主要动力。有人预测,中国城镇化率 每增加1个百分点,将能带来7万亿元 的投资和消费需求。预计到2020年,中 国城镇化所产生的资金需求将超过40 万亿元,由此可以支持未来7%到8%的 中速增长。

也有人认为,城镇化主要拉动的是消费,而不是投资。甚至不应该用投资这个词,应该用投入。因为投资是以回报为目的,而投入不以回报为目的。有的则认为,城镇化不应是经济增长“工具”,如果为追求经济增速而借用城镇化美好愿景做“幌子”,新型城镇化可能将重蹈覆辙。甚至有人认为,新型城镇化现在被炒得太热,要警惕城镇化“宣传”热过头,谨防把新型城镇化当成一个投资题材炒作。

还有一些人认为,城镇化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肯定是有的,但不宜夸大;大规模、高速度的城镇化将可能取代出口成为拉动高碳增长的关键因素;如果缺乏制度层面、的改革,当前政府主导的快速城镇化很可能会加快引爆地方债务风险;目前一些地方把推进城镇化变成了“跑马圈地”工程、“门脸装点”工程、“揠苗助长”工程、“弱肉强食”工程,通过填海、削山、圈地等盲目造城,引发了城镇化风险。各界普遍认为。城镇化不能变成“炒地皮”、“房地产化”。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