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分钟的新闻发布会,与李克强公开透明、及时准确的要求相比,摆在媒体面前的,显然是现实与期许无法对称所带来的无奈。为什么该开的门没开?为什么员工反映不知道有液氨罐存在?什么时候公布遇难者名单……这些有关这场大火再平常不过的追问,这些原本知道多少说多少、丝毫不影响社会稳定的追问,记者们追了几层楼,也没有得到回应。
关注度越高的事件,媒体从官方途径得到的消息越少;透明度越低的事件,小道消息就越多,潜在的不稳定因素就越多。
有媒体报道称,当地以党政机关干部为主体,为每个死者家庭配了一个工作小组;火灾工厂门口,家属聚集超5人就有警察疏散;工厂所在地米沙子镇当地老板称上级要求宾馆旅店不营业。
政府部门的功夫更多地用在“防止误导舆论和影响稳定”这些方面,显然就没工夫花在新闻发布会上了。你在这个只有4分钟的新闻发布会上,能够感受到对事故之后怕给政府工作再添麻烦的敬畏,却难以感受到对120条罹难生命担当责任的愧疚。
灾难性事故,容易引起社会不稳定因素,媒体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媒体和舆论绝不是在灾难性事故中引起社会不稳定的第一因素,而是透明度。只有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维稳才是个大事。什么都不摊开来说,维稳就是个不停地按葫芦的活儿。
吉林在处理德惠大火这个灾难性事故中,不妨单纯地把劲使到救人、究责的主渠道上去。这两件事做好了,即便开4个小时的新闻发布会,都不会有拒绝回应媒体追问的尴尬。这两件事做好了,社会不维自稳。
4分钟的新闻发布会,不仅仅是个透明度的问题,更是面对事故、面对死难者及家属、面对社会的基本态度问题。
关注度越高的事件,媒体从官方途径得到的消息越少;透明度越低的事件,小道消息就越多,潜在的不稳定因素就越多。
【启示与思考】
120条生命骤然陨落,让我们扼腕痛惜,而痛惜之余,我们需要做的不仅是要防止此类事件的发生,更重要的是要把此次事件公开透明的公布给公众,然而4分钟的发布会又怎能让公众信服?
关于这场事故,有太多的细节尚未解答,一是事故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据吉林省公安局消防部门的消息称该事故是因液氨泄漏引发的爆炸,非火灾。但是这个原因的背后原因又是什么?相关部门应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给公众一个交代。
二是企业的安全管理是否到位,主要责任是谁?对于企业来说,安全生产是第一要务,发生事故的企业是否在日常管理中做好安全工作,在事故发生前,是否就存在安全隐患,而企业负责人也并未在第一时间站出来主动承担责任,也未对事故做出任何说明。相关部门要及时追责,严惩不贷。
三是后续补偿方案能否及时出台?如何做好逝者家属的疏导安抚工作,全力抢救伤员,减少死亡。
公众需要真相。而从目前召开的4分钟吉林大火发布会来看,这些远远没有达到公众要求知晓真相的要求。
就如有关媒体评论所说,“灾难性事故,容易引起社会不稳定因素,媒体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媒体和舆论绝不是在灾难性事故中引起社会不稳定的第一因素,而是透明度。只有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维稳才是个大事。什么都不摊开来说,维稳就是个不停地按葫芦的活儿。”4分钟的新闻发布会,怎么可能把一个死亡120人的特大伤亡事故消息发布清楚?未设记者提问环节的发布会,只会造成公众对此次事件的胡乱猜疑,小道消息越多,潜在的不稳当因素自然也会越多。
近期的企业事故频发不断,这些悲剧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给安全工作带来了严峻的考验。每每发生这样的事故,不仅仅是让公众痛惜,更重要的是各地政府部门、企业、甚至是每一个公众都要对安全防患于未然。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