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国际现代文化是否就是西方文化呢?周有光认为不是,而是世界各国“共创、共有、共享”的共同文化,以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为主流。只不过西方科学发展较早,国际现代文化中含有西方成分较多,但其他传统文化对国际现代文化也都有不可低估的贡献。
周有光形象地描述说,“文化流动,不是忽东忽西,轮流坐庄,而是高处流向低处,落后追赶先进。这样,人类文化才能不断前进。”他还说,文化像水,从高向低流动,不能筑坝拦截,否则堤坝一坍,势必溃决。
儒学要跟“德先生”“赛先生”握手
国际现代文化的兴盛和覆盖全球,并不意味着传统文化的衰亡,但传统文化需要作适合于现代的改进。
周有光主张儒学的现代化,他认为,儒学的历史任务是维护帝王政权,建设稳定而繁荣的封建社会,在两千年中作出了伟大的成绩。儒学不仅能为封建专制服务,也能为现代社会服务。儒学中有跨越时代的至理,例如,反对迷信,重视现世;反对愚民,重视知识;反对暴力,重视和平。
“孔子、孟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有许多高明的说法,非常了不起。”他说。而让儒学为“后”封建时代服务,责任不在孔夫子,在今天的一代,即如何使儒学现代化。
他指出,儒学现代化的原则应当包括:除去封建性,建立现代性:例如,“君为臣纲”要改为“官为民仆”;除去保守性,建立创造性:例如,“述而不作”要改为“述而又作”;除去玄虚性,建立实用性。
“概而言之,‘民本理论’要跟德先生握手,‘格物致知’要跟赛先生握手。今后应当充分发挥‘孔子圣之时者也’的精神,把原来为封建服务的古代儒学,变成现代儒学。”
相较而言,他并不推崇道家学说,“它有最重要的两点是不对的:一是提倡愚民政策,比如‘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一是无为政策,退回原始状态。我不是完全否定道家,但有这两点我就不能相信它。”
2009年他104岁时撰文指出,复兴华夏文化,不是文化复古,而是文化更新;不是以传统文化代替现代文化,而是以传统文化辅助现代文化。根据现代需要,用科学方法,学习和实践古人的有益教诲。在复兴华夏文化的同时,向国际现代文化的康庄大道勇敢前进。这就是当前知识分子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发展有先后,殊途而同归”
这位出生于清末的百岁老人,历经世纪沧桑,近些年反复提倡要有世界观,扩大世界观,强调“要从世界看国家,不要从国家看世界”。他说,“你只要看看世界,只要把眼光放大,眼光一放大,许多问题就不成其为问题了,中国今天的问题是很多人没有看到世界。”
这可算周有光的一条治学心得。他认为,研究任何一门学问,即便是研究中国历史,不看世界都不行。他本人精通英文、法文和日文,“我没有什么旁的本事,稍微有点小小创造,就是因为我看到了世界,拿国际的知识来补充中国的知识,就很容易得到成果”。
这也是周有光观察世界的重要方法。他始终有一个无形的坐标,纵轴是上下五千年的世界文明发展历程,横轴是世界各国的发展现状,他以此定位、观察国家的发展和走向。
他探寻人类历史的发展轨道、发展规律。他研究判断,人类文化的发展步骤主要有三个方面:一、经济方面:从农业化到工业化到信息化。二、政治方面:从神权政治到君权政治到民权政治,简单地说,就是从专制到民主。三、思维方面:从神学思维到玄学思维到科学思维。神学依靠“天命”,玄学重视“推理”,而科学讲“实证”。
他相信,“发展有先后,殊途而同归”。
采访中,记者问这位世纪老人最近在关注什么,他答,关注全球化。此前他曾撰文称,人类历史是不断的聚合运动。城邦聚合成国家,国家聚合成多国联盟,多国联盟聚合成世界组织“联合国”(UN)。城乡贸易聚合成全国贸易,一国贸易聚合成地区多国贸易,地区多国贸易聚合成“世界贸易组织”(WTO)。一国文化聚合成多国文化圈,多国文化圈聚合成人类“共创、共有、共享”的国际现代文化。而全球化是人类聚合运动的新阶段。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