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

以人为本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

新型城镇化要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口的城镇化 资料图片

现阶段,“新型城镇化”成为社会热点话题,引起广泛关注。在当前经济增长过度依赖基础设施建设、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外部经济环境长期低迷,经济的可持续增长缺乏新的动力和方向的状况下,新型城镇化成为中国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之所在,也是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抓手。

城镇化包括土地的城镇化和人口的城镇化。当前我国城镇化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与大规模的城市周边及农村土地城镇化建设密切相关,由于这一阶段城镇化工作的重点主要集中在新兴城镇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上,比较依赖财政支出和资源投入,相对忽略了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因此,在推动地区经济社会较快发展的同时,也积累了诸多问题和挑战。今年3月17日,李克强总理在会见采访两会的中外记者并回答提问时指出,“我们强调的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现在大约有2.6亿农民工,使他们中有愿望的人逐步融入城市,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要有就业支撑,有服务保障。”由此可见,在当前形势下,主要服务于经济增长的传统城镇化模式已难以为继,下一步应以人口的城镇化为重点,推动加强农业人口非农化、非农人口市民化,把以人为本作为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核心。也唯有走向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道路,通过深化制度改革,打破现有体制的约束,转变发展方式和观念,让全体人民共同享受城镇化进程带来的发展成果,才能保证经济的健康持续增长,实现社会安定和民众幸福。

新型城镇化面对的主要挑战

户籍制度约束和城乡二元结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建设面积显著扩大,但土地的城市化并不意味着真正实现了城镇化。当前我国大约有2.6亿农民工,虽然他们在城市中工作和生活,但却无法享受诸多公共服务,例如,很多地方的城市公共服务,尤其是子女教育、公共医疗、社会保障、就业等民生重点领域都以城镇户口为准入条件。现阶段,我国的户籍制度所形成的藩篱,已经使得新进入城镇的居民无法很好地融入城市生活,这种“候鸟式”的生活状态,既降低了民众生活的幸福感,也不利于维持社会稳定。

城市病和城镇环境污染。由于特大城市通常汇集了各种资源,拥有很强的集聚人口的作用,如果城市建设和管理跟不上人口快速集聚而生产的巨大需求,导致城市基础设施的供给滞后于城市人口的增长,就会引发一系列问题。诸如交通拥堵、住房紧缺、排水和垃圾处理设施不足等问题,会严重影响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而经济迅速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则使很多城市丧失了宜居性。本应该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和美好的城市,却因城市病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丧失其本初的意义。

地方投资冲动和过度建设。传统城镇化建设能够吸引大量投资,拉动地方GDP的增长,造成各地园区热、新区热、规划区热持续不减。面对即将启动的新一轮城镇化,在现有土地制度、财税制度改革没有取得重大进展的情况下,各级地方政府容易重蹈覆辙,大搞“造城运动”,其结果很可能造成短时间内的投资和财政收入上去了,但以就业、收入、福利为内容的民生却没有得到相应改善,从长远发展来看会产生巨大负面效应。而且,过度建设只是重走过去的老路,是违背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本的核心要素的。

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应对之道

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经过一段时期的跨越式发展,城镇面积的扩大已经不是未来我们所要追求的目标,唯有质量的提升才能真正改善民生,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因此,新型城镇化建设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这个核心理念,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推动城市现代化、城市集群化、城市生态化、农村城镇化,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相关政策也应当围绕人这个核心来展开,牢固树立人本思想,把政府职能转变、体制机制改革作为着力点,建设服务型政府,提供良好的民生服务,用新型城镇化建设助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统筹城市公共服务。要破除现有城乡二元结构对城镇化发展的桎梏,首先就要改革当前的户籍制度,剥离附加在户籍上的福利待遇。只有充分发挥城市的人口聚集作用,接纳农业和其他非农转移人口在当地居住落户,享有与当地居民同等的福利待遇和社会保障,才能创造有利条件促进劳动力要素的充分流动,保证新型的城镇化是人的城镇化。当然,户籍制度改革不仅仅在于取消农业和非农业户口的划分,其真正目标是逐步消除城乡居民的公共服务差异,保障新市民在医疗、教育、社会保障和住房等基本公民待遇的公平性,真正改变其生活和生产状态,提高居民的幸福感。

合理规划城镇布局,注重生态宜居城市建设。城镇化的目标在于提高民众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而这一切都以合理的城镇化布局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前提条件。要从宏观层面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格局,充分发挥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互补作用,合理确定城市群中各个节点的建设规模、功能定位、保障体系,做到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紧密衔接,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对于城镇化发展的内容,不能仅仅追求大项目、大投资,而要注重发展资源集约和生态环境友好的产业项目,打造生态宜居空间,走绿色、低碳城镇化之路,实现人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将城市打造成为人民安居乐业之所在。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