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提高司法公信力同密切联系群众有机统一起来。这是坚持群众路线的必然要求。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完善12309举报电话、网上信访、来信、来访“四位一体”机制,探索实行在边远地区定期设点或巡回接待,方便群众举报、申诉、控告。认真落实首办责任制、信访督查专员等制度,严格落实网络舆情搜集、分析、处置和请示报告制度,主动回应群众关切。深入推进阳光检务。推行检察机关领导干部联系基层和调查研究联系群众制度,联系点要设到条件最艰苦、矛盾最突出、群众工作形势最复杂的地方。调查研究要深入到检察工作一线,深入到群众中,倾听群众呼声,解决实际问题。推行网上公开、网上查询等措施,深化检务公开,除法律规定保密的情况外,要把执法办案的依据、程序、流程和结果及时公之于众。加强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联系,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监督工作,真诚接受意见,认真改进工作。
把履行检察职责同提高群众工作能力有机统一起来。这是坚持群众路线的重要体现。转变工作作风。作风关乎人心向背,关系党和人民事业成败。要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面对面、手拉手、心连心地做群众工作,不断提高与群众打交道的能力,讲话让群众“听得进”;提高依靠群众贴近群众的能力,交往让群众有“亲近感”;提高准确把握群众心理的能力,处事让群众“信得过”;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执法让群众“心里服”。坚持务实重干。务实重干体现的是对党和人民的事业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领导干部要做实事求是的表率,做真抓实干的表率,做勤于学习的表率,做廉洁自律的表率;要注意研究问题、吃透情况,争取做到苗头性问题及时发现,倾向性问题跟踪解决,个性问题依法妥善处理,普遍性问题整体破解;要把工作做实,通过抓重点、抓具体、抓落实,提升工作水平,凸显工作成效。
把强化基层基础同服务检察干警有机统一起来。这是坚持群众路线、深化群众工作的重要保证。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坚持上级院领导联系基层、业务部门对口指导、基层院结对共建等制度,完善帮扶基层院工作机制,协调解决制约基层工作发展的重大问题。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完善基层院建设考核标准,扎实推进执法规范化、队伍专业化、管理科学化、保障现代化“四化”协调发展。加强检务保障建设。建立完善与检察职能特点相适应的经费保障体制,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建立公用经费正常增长机制,强化办案经费和业务装备经费保障,制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实施电子检务工程,加强基础网络建设,推动检察信息化应用,加强科技装备建设,完善检察机关执法办案的科技手段和设施体系,不断提高基层履职能力和服务群众能力。
四项重点抓实教育活动
作为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着力点。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教育引导、理论武装是基础,解决问题、推动工作、更好地服务群众是目的。建议把解决问题作为评判教育实践活动成效的一个重要标准,紧紧围绕背离群众路线的突出问题,紧密联系检察工作和检察干警实际,在查摆剖析问题上下功夫,在狠抓整改提高上见成效,使教育实践活动成为强化群众观念、践行执法为民宗旨的过程,成为检察干警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过程。
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结合点。教育实践活动既要重“教育”,也要重“实践”,坚持知行合一,突出实践特色,紧紧围绕人民群众的关注点,加大法律监督力度,保民生、护民利、解民怨,才能实现教育实践活动的目的,才能取信于民,树立形象。
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根本点。坚持以人民满意为根本标准,坚持开门搞教育,注重与群众交流互动,在人民群众的参与帮助支持下开展活动,让人民群众看到我们加强队伍建设、解决自身问题的实际成效,看到我们强化法律监督、保障改善民生的不懈努力,看到我们维护法治权威、维护公平正义的执着追求,从而更加认同检察工作、认可检察工作、支持检察工作。
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关键点。教育实践活动既要在解决突出问题上下功夫,更要在规范提高上“做文章”。既要解决个性问题,又要举一反三,既要解决当前问题,又要着眼长远,重在拓宽联系和服务群众渠道,积极推行便民利民措施;重在改进司法作风,做到为民、务实、清廉;重在建立长效机制,拓展人民群众有序参与检察工作的途径,健全群众参与检察决策、评判检察工作、监督检察工作机制,努力把检察机关群众工作提高到新水平。
(作者系河南省人民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