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安县米粮镇位于秦岭深处,距县城61.3公里,是陕西与湖北接壤乡镇之一。“金鸡奖”获奖影片《野山》曾在这里拍摄。这个镇的树坪村海拔1300米,境内20多座绵延的山峰将107户439人与外界阻隔,进出的惟一通道是一条上百年前沿山脊修筑的石阶路,村民日常生活物资要靠肩挑背驮往返20公里运送。2007年以来,村委会副主任杨宝林只身一人住进山洞,带领村民修筑通往山外的道路。
49岁的杨宝林初中文化,早年在山西煤窑、河南金矿和柞水县林场打过工,后来到米粮镇供销社工作,1991年,村民选他当村官。杨宝林土生土长在树坪村,他深知乡亲行路难之苦。上世纪90年代初,县上和镇上也曾多次谋划上山修路,但因规划线路过长,资金数额太大而搁置下来。2006年,杨宝林在村干部述职大会上向村民承诺:要在三年内,把公路从山下修到山顶上的村民家门口。
这年秋季,杨宝林向信用社贷款1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大伙自愿筹资3万元,当年修路800米。为了缓解资金难题,镇上为其筹措3万元,村上又贷款9.5万元,杨宝林还自费到商洛市公安局学习爆破技术,每年节省爆破费用8000多元。3年来,杨宝林把自家3000多元退耕还林款、两年的村干部工资4800元全部抵垫给村里修路,他还将残疾妻子卖药材积攒的2500元拿了出来,共计筹措资金13万多元。
“咱是党员干部,要让群众干,就必须做给群众看。”2007年正月初六,杨宝林背上铺盖住进半山腰一口岩屋洞,上下5公里荒无人烟,他用三块石头支起了锅台,开始了修路生活。刚开始,高强度的劳作让一些村民打起了退堂鼓,但看到杨宝林坚守工地20多天,村民们又陆续返回工地。
酷暑,蚊虫叮咬,杨宝林夜里睡不成觉,他就一个人坐在洞口吼山歌,歌声惊动了对面山上的山羊、羊鹿子,时间长了杨宝林和它们成了朋友。山上的蛇却不友好,有几回他刚躺下,五六尺长的蛇顺着山洞缝隙溜到他床上,让他不寒而栗,只好睁大眼睛熬到天亮。寒冷的冬天,山风呼号,又潮又冷的被窝整夜都暖不热,杨宝林天没亮就去工地干活,他说这样还能暖和点。两年多来,他每天凌晨5点多去工地,用竹筒带着饭,一直干到晚上9点才回岩屋洞,他家7亩耕地没种一颗粮食,房前屋后70多棵挂果核桃树没顾得收一颗,后山15亩年收入3000多元的五味子来不及摘一串。杨宝林10岁儿子在镇小学读四年级,来回往返15公里,他极少有时间接送孩子。一次,他忙完工地的活儿匆匆跑去接孩子,夜色中,只见一个瘦小的身影在崎岖的山路上孤独地走着,他接住孩子后俩人抱头痛哭。
今年4月26日,杨宝林因劳累过度,修路时突然昏迷,一头栽进5米多深的山崖下,胸部等多处受伤。村民们用担架抬了3个小时赶到山下,因伤势较重,当晚被送到县医院救治。第二天,杨宝林醒过来时,20多名村民一大早就赶到了医院,他们提着煮熟的鸡蛋、鲜红的桃子,围在病床前,叮嘱他好好养伤,这个倔犟的汉子躺在病床上眼泪刷刷直流。杨宝林在医院住了10天,还没等身体完全康复就要求出院,又返回山上和大伙一起修路。
杨宝林说修路累点儿苦点儿都不怕,怕的是经费紧缺。眼下,他们已经修通公路4.5公里。他说路修不通,自己就在山洞一直住下去。今年“七一”,杨宝林被镇安县委授予“红星党员”称号。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