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蛟龙潜海、天宫宇航、铁路入藏、奥运梦圆、世博开幕、“天河”飞转、轿车入户、手机满街……,人们发现,无数个具体的梦想正在汇聚成为中国梦。中国梦,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梦想成真。
(一)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每个民族也都有自己的梦想。中国人的梦想是什么?中国人的梦想从何而来,去往何处?因何而来,缘何而成?
2012年11月29日,一场名为“复兴之路”的大型展览在北京天安门东侧宽敞明亮的国家博物馆内举行。14天前刚刚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的习近平,与新当选的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的同志们一起,来到国家博物馆参观。
在中国已经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20年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背景下,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都关注着总书记会讲些什么。
总书记向世界宣示了“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总书记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时间来到2013年3月17日,北京,庄严的人民大会堂,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会在这里举行。在人民代表的热烈掌声中,被选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习近平,再次向全体中国人民宣示中国梦: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总书记的论述赢得全体中国人民的热烈回响、衷心拥护,受到世界媒体高度赞扬。中国梦视野宽广、内涵丰富,升华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已经成为十八大后中国的高昂旋律和精神旗帜。
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重要遵循是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本质属性是人民的梦。每个中国人都是“梦之队”的一员,都是中国梦的参与者、书写者。在中国梦指引下,中国将成为强盛中国、文明中国、和谐中国、美丽中国。
(二)
中国梦不是一朝一夕、凭空形成的。在中国梦的目标与内涵中,蕴含着深刻的历史逻辑与深厚的现实依据。
中国梦之所以距离我们如此切近,在于中国获得了成功。中国之所以成功,在于她找到并践行了一条光明大道,那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从公元前第三千纪的龙山文化,到西周初年国之重器“何尊”上惊现“宅兹中国”四个浑厚的铭文,再到中国梦的庄严宣示,中华文明在长江南北、黄河上下,已经生成、传承五千年。
中国道路,正是从五千年的文明积淀中走来。她具备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气质与力量源泉,更有自身的历史逻辑。
从历史的中国看中国道路,从历史的中国看中国梦,这不是任何人都懂得的一个深刻道理。
一切社会制度与现象都是历史的产物。人类只能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去创造历史。当代中国人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到底是什么?
一位近代的历史学家说:“目前所食之果,非一一于古人证其因,即无以知前途之险夷。”要真实地认知当代中国,至少要走进170多年来的中国近代历史。
170多年中中国人最大的期盼,就是实现中国梦。
在光明的梦想中,孙中山先生的中国梦与当代中国人的中国梦,具有最直接的历史关联。
孙中山被誉为中国的国父。他最大的梦想,是把中国建设成为民有、民治、民享的民主共和国。为实现这一目标,他历经艰辛,不屈不挠,奋斗了一生。
为实现梦想,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和早期中国国民党,走上了向着清政府插旗造反的道路。1894年11月,中山先生明确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1895年2月,在兴中会章程中,孙中山再次把“振兴中华、维持国体”作为该会的宗旨。
为振兴中华,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从而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辛亥革命是一场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开启了民主共和的新纪元,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
辛亥革命之后,中国的男人们开始不再留辫子,女人们不再缠足;阳历代替阴历,鞠躬代替了跪拜……
在终身革命的过程中,孙中山撰写《建国方略》、《建国大纲》等著作,描绘了他的中国蓝图与梦想。
孙中山渴望中国能够有发达的实业,认为中国人一旦掌握资本与才能,实业规模不仅可与美国并驾齐驱,还可以达到美国的四倍。孙中山怀着建设大马力机器的梦想、修建10万英里铁路的梦想、修建100万英里公路的梦想、修建世界大海港的梦想。但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他的梦想无法成真。
从林则徐到孙中山,再到整个20世纪,光明的梦想成为历史的主线。正如历史学家金冲及所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整个20世纪一直是中国无数志士仁人顽强追求的目标,一直是时代潮流中的突出主题。中国的革命也好,建设也好,改革也好,归根到底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这可以说是贯穿20世纪中国历史的基本线索。”
《天朝田亩制度》代表了农民对土地的梦想。《资政新篇》反映了渴望国家富强的梦想。然而,这在当时只能是空想。
不是所有梦想都是光明的,不是所有的梦都能梦想成真。反动阶级也有梦想。他们的梦想,只是对民族振兴的倒行逆施。好人的梦想如果不与好的道路相结合,也只能流于空想。
为实现梦想,洋务派搞过“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试图在不变更大清王朝根基的前提下继续维持封建皇权。结果,历史抛弃了他们。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改良派发动变法运动,试图将中国引向皇权资本主义。结果,历史同样抛弃了他们。
慈禧太后也有梦想。她的梦想,是让大清王朝永远统治中国。为这个黄粱美梦,她在晚年甚至假惺惺地宣布实行“新政”。但是,历史不容许她做梦。她的死意味着大清王朝美梦的破灭。
为实现反动梦想,中华民国建立不久,一个叫袁世凯的军阀居然做起皇帝梦。结果,袁世凯得罪了中国人民。他的皇帝梦只做了83天,便一命呜呼了。
袁世凯死后,许多涉及中国未来梦想的制度设计被提出来,有些还进行了实验。这些制度设计包括改良主义、村社主义、无政府主义、三民主义、新儒家、复古主义、法西斯主义、社会民主主义,等等。此外,在历史进程中,还出现了民主与科学的梦想、实业救国的梦想、教育救国的梦想、农村改造的梦想、科技救国的梦想,等等。这些梦想,与民族独立的梦想、全国统一的梦想、国内和平的梦想交织在一起,构成了梦想的多彩画卷。
对好人们不切实际的梦想,毛泽东作了精辟总结:“在一个半殖民地的、半封建的、分裂的中国里,要想发展工业,建设国防,福利人民,求得国家的富强,多少年来多少人做过这种梦,但是一概幻灭了。许多好心的教育家、科学家和学生们,他们埋头于自己的工作或学习,不问政治,自以为可以所学为国家服务,结果也化成了梦,一概幻灭了。”
对反动派们倒行逆施的梦想,毛泽东也作了精辟总结:“捣乱,失败,再捣乱,再失败,直至灭亡——这就是帝国主义和世界上一切反动派对待人民事业的逻辑。”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