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中国梦”教育普及的方法
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孙兰英
中国梦蕴含着丰富的科学内涵,打通了民间话语与官方话语、学理性话语与意识形态话语的藩篱,成为当今中国发展进步的精神旗帜和文化软实力。
实现中国梦,提升文化软实力,要把深入开展“中国梦”的教育普及与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自觉自信紧密结合。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仅是实现“中国梦”的现实基础,而且是实现“中国梦”的本质要求。
实现中国梦,提升文化软实力,要把深入开展“中国梦”的教育普及与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群众紧密结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思想内核和价值取向,不仅最能为社会各阶层广泛认可和接受,并且有利于化解各种社会矛盾,有效凝聚社会各层面的智慧和力量,丰富中国梦的价值内核。
实现“中国梦”,提升文化软实力,要把发挥理论队伍的研究优势与“圆梦”大众化紧密结合。要善于用大众喜爱的语言和形式,引领社会思潮,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凝聚社会力量,汇聚起追梦圆梦的正能量。
强大的软实力是实现中国梦的必要条件和必备前提 中国社科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主任 尹韵公 《 光明日报 》( 2013年07月11日 07 版)
虽然我们的经济实力规模已经是“世界老二”了,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并非硬实力达到了“老二”,软实力也就达到了“老二”。当前我国的硬实力与软实力之间是相当不匹配的。因此,增强软实力,是我们当下的重要任务。
软实力与硬实力之间不存在必然的联系。不能认为,软实力强必定硬实力强,或者硬实力强必定软实力强。现实世界告诉我们,软实力强不一定硬实力强,硬实力弱不一定软实力弱。当今世界整体上是西强东弱,而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那时全球整体上却是东强西弱。虽然当时所谓社会主义阵营的全部国家加在一起,论经济实力恐怕也比不上所谓资本主义阵营的全部国家总和,但是,当时是“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自由,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这样的时代造成了“东风压倒西风”的世界大趋势。可是,苏联解体后,全球风向大变,西方文化的影响和扩张不容忽视。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刻洞察世界格局变化,稳健把握国内发展走向,提出了“中国梦”。中国梦既是战略方向,又是战略旗帜,还是战略口号,是一面引领全国人民奋斗的旗帜。
以三个统一助推中国梦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韩喜平
理解中国梦要把握个人与国家、理想与现实、自信与实干的统一。
个人全面发展与民族复兴的统一。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个人的梦想只有融入国家的发展,才能真正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很好地整合了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统一,人人都有出彩机会,对个人梦进行引导、整合,形成共同的意愿和追求,就形成了全民族的中国梦。
伟大理想与客观现实的统一。一种梦想必须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需要与国情紧密结合。近代以来,多少仁人志士为之拼搏奋斗,但是由于没有找到与国情紧密结合的道路而只能铩羽而归。只有中国共产党找到了正确的道路,为梦想实现提供了可能。但实现梦想仍然必须面对现实,要坚持理想不动摇、认清现实不盲目,在理想和现实间不徘徊。
“三个自信”与脚踏实地的统一。再大的决心,不付诸行动,还是一句空话。这就要求我们要在实践中下决心、花气力去解决真问题,要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更大的政治觉悟和感情,为“中国梦”的实现扫清障碍,铺平道路。
消除软实力“软肋”实现“中国梦”愿景
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潘 源
我国文化资源虽然丰厚,但文化传播力较为薄弱,成为制约文化软实力的“软肋”。要消除这一“软肋”,提升文化软实力,则需调整传播思路,制定传播策略,加大传播力度与广度。
一、拓展传播渠道与功能。构建多维立体的文化输出网络,不但充分利用影视、互联网等现代传媒优势,还需在国外广建孔子学院、开设汉语课程以及举办中国文化“年”“节”“论坛”和各种文化艺术展演活动,同时借助国际商业渠道,输出承载我国核心价值观念、体现我国文化精髓的优质文化产品。
二、细化传播方式与内容。对于与我国文化差异较大或存在意识形态分歧的国家,我们遵循“求同存异”原则,寻求差异性下的文化共识;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我们立足共同发展,互通有无,共荣共赢;对于因地缘政治对我国存有戒心的国家,我们充分展现大国胸襟与自信。
三、突出和谐理念与愿景。使世界人民了解“中国梦”是强国富民之梦,和平发展之梦,认识中国的发展宏图与世界理想相一致。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