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八项规定”显成效 “四风”整治盼实效  (2)

江苏:“八项规定”显成效 “四风”整治盼实效 (2)

形式主义最令人反感

官僚主义是“四风”之源

细看调查结果,“八项规定”中改观最大的是“精简会议活动,切实改变会风”,本质是反对形式主义;“亟待改变”作风中呼声最高的前三名,本质也是反对形式主义——不约而同,也耐人寻味。省委党校副校长桑学成说,习近平总书记在阐述“四风”危害时,“形式主义”首当其冲,从调查结果看,这与实际情况相符,与各级党员干部自身感觉相符。

形式主义是“表”,深层次问题不解决,形式主义难以克服。“群众反映比较多的是虚假考核,统计数据有水分。有的地方,花钱去‘买税’,花钱去完成考核指标。这需要我们思考,现行干部考核体系是否存在问题。”团委书记班学员、盐城团市委副书记许刚说。

省管干部班学员、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周志豪也认为,攻克形式主义,最难解决的是政绩考核的导向。经济发展方式不转变,这种形式主义就难以改变,“有些歪风只要严格执行相关监管制度就能解决,政绩考核指挥棒的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县处级干部班学员、江苏法制报总编辑马健则认为,形式主义其实是一种懒政,“‘我什么都不做就不犯错’的思维,造成形式主义大行其道。”

“四风”的根子,根本在于没有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作为共青团干部,许刚认为,越来越多的70后、80后进入干部队伍,“我们成长于物质日益丰富的时代,都是‘三门’干部,群众观念确实较淡。”许刚所在的团委书记班前不久去山东沂蒙老区接受教育,战争年代那种“血浓于水的干群关系”让很多人流下了泪。“然而,时代变了 ,群众诉求变了,现在党委政府的工作要适应形势的变化。今天的群众观念,应当是‘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所做一切都是为了群众共享发展成果’,而在现实中这做得远远不够。把是否深入群众联系群众,与干部的进退流转、选拔任用、考核监督结合起来,干部才会真正贴近群众,才能力戒各种不正之风。”

这些来自实践的思考,印证了中央党校教授林喆的观点。林喆认为,有官僚主义作风的人,一般会搞形式主义,而追求形式主义的人,一般都会贪图享受。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脱离群众、远离群众。这样的人,会经常出现搞政绩工程、滥用公款、铺张浪费、追求奢靡生活等问题。“一个密切联系群众的人,会做出搞政绩工程、滥用公款这样的事来吗?——可以说,官僚主义是其他三种风气的源头。”

共同期待:

活动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分析了调查结果后,桑学成认为,从不同层级党员干部不约而同的选择可以看出,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十项规定”实施以来,在我省确实取得了明显成效;从不同层级党员干部对不正之风的反应来看,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十分重要、十分及时,同时,大家也期待活动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干部作风问题涉及方方面面,需要找到一个改变的突破口。我们党的执政理念是为人民服务,党中央选择了新时期党群关系这个突破口,加强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教育,具有很重要意义。”周志豪说。

乡镇党委书记班学员、南京市高淳区固城湖镇党委书记许强说,为什么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关键是脱离群众的现象,包括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一个领导集体,无论是党中央还是基层政权,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服务对象最关心的问题,这也是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反对“四风”的最关键原因所在。

这次教育实践活动,为期一年。具体到一个单位,集中教育时间不少于3个月。调查对象建议,一定要在立足当前、解决突出问题的同时,及时出台长效化、制度化举措,巩固活动成果。周志豪说,急需解决的不正之风中,公款请吃等要长抓不懈,坚决防止反弹,“千万不可抓一阵松一阵,只有形成制度才会有效果——最怕反复,这比不执行的问题还要大。”许强则认为,对于中央的原则性规定,各地要结合地方实际进行细化,标准要清晰,同时要实事求是,不要一刀切。

“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大家的建议,表现了对固化教育活动成果的期盼。”桑学成说。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