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三大战略”支撑营口转型升级(2)

辽宁:“三大战略”支撑营口转型升级(2)

此外,营口还在打造8个100亿元产业集群。

在向海集聚产业的同时,营口加快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步伐,以增量带动结构优化、创新促进产业升级,不断提升产业的竞争力,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全面提升。

在营口的 4个千亿产业集群中,电机产业几乎没有基础。营口市抓住国际电机产业转移的时机,打出 “中国电机产业之都”主题招商牌,规划建设电机产业园,建设检测和研发中心、展示中心、生活服务中心,电机项目纷至沓来。

可口可乐刚刚投产,百威啤酒又至。这两家“世界500强”企业在东北投资的最大项目,其发展战略也高度一致:进驻营口,辐射辽宁及东北。对营口而言,可乐和百威带来的不仅是增量,更重要的是为食品饮料业以及冷冻供应链物流体系的形成奠定基础。

从投资180亿元年产千万吨液化天然气项目到仅有美国、日本能够量产的TFT-LCD显示器玻璃基板、异碳化硅陶瓷材料,从百万吨啤酒到全国领先的数控大扭矩立式车床,从百万吨不锈钢到拥有35项国家专利的煤矿救生舱,从“国家级”的五矿产业园到世界级的汽保设备产业园,从接踵而至的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到中国农科院的 “植物耐盐分子育种环境释放和生产试验基地”,从接二连三开工的城市综合体到物联网大厦、云计算互联网中心……营口市的产业升级风生水起,新兴产业方兴未艾。

文化软实力渐成发展硬实力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引领城市发展的方向,文化产业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支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文化软实力转化成产业带动经济发展这一硬实力的作用不可估量。在营口,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贡献将会越来越大。

营口辽河老街一期改造工程竣

工开街,成为实现城市现代化与历史遗址和谐共生、城市文化与历史展示复兴有机结合的有效载体,也标志着老街向全省乃至全国的知名历史街区迈进了一大步。

老街的复原改造只是营口文化与旅游相融合的一个缩影。

在文化强市建设中,营口坚持旅游产品开发与文化发展相结合,对旅游产品进行深度包装,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价值。加强旅游精品建设,充分发挥“山海河林泉寺”等旅游资源优势,深入挖掘金牛山等历史文脉资源,把文化产业与旅游资源开发、市场培育、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旅游景区建设、旅游产品开发、旅游品牌推介中充分融入文化元素,着力打造一批具有营口特色的旅游品牌,推出一批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旅游演艺精品,建设一批在国内有重大影响力的旅游区、旅游带。

与此同时,营口正积极推进文化与科技相融合。引导支持技术、人才、资金等要素向企业集聚,支持文化科技企业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着力培育一批拥有核心技术、具有发展潜质的创新型中小文化企业,重点扶持一批市场竞争力较强的骨干文化科技企业,着力打造“乐器之都”、“中国北方最佳温泉城”等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建立文化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大对文化科技企业的扶持力度,加强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共性技术攻关,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进一步提升印刷、传媒、演艺、网络、动漫等新兴文化产业发展水平。推进文化与金融相融合。通过政府注入资金、吸引金融资本参与和企业上市等方式,进一步拓展文化企业的融资渠道。切实加强文化企业的信用体系建设,优化金融机构对文化企业的信贷结构。探索建立适应文化产业发展的融资机制、文化创意无形资产评估机制和贷款贴息工作机制,建立文化产业投融资服务功能平台,为企业在债券融资、私募融资、并购重组等方面提供服务,促进文化产业做大做强。着力提高文化惠民服务水平。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实行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为群众文化活动提供便利。着力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资源共享、功能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开展各类公益性文化活动,办好“群众文化节”、“广场文化月”,广泛开展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社区文化等各类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鼓励群众参与各类文化艺术创作,实施广播电视“户户通”、农家书屋和社区书屋建设、城乡数字电影放映等文化惠民工程,让城乡群众在享受文化、参与文化、创造文化中增强生活幸福感。着力提高城市文化对外影响力。推进对外文化交流合作,依托国家、省对外文化交流平台,展示营口文化发展的成果。对营口地域特色文化进行系列包装宣传,培育一批外向型文化企业和产业基地,打造“望儿山母亲节”、“国际海滨温泉旅游节”、“中国营口乐器产业博览会”等对外文化交流品牌,扩大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