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既是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个最坏的时代。2013年上半年,中国的银行业既体验到了赚快钱最后的疯狂,也尝到了走到墙角的滋味。
十年一觉,梦醒时分银行业忽然发现,粗放增长、躺着数钱的日子正渐行渐远。而盘活存量,从存量中千淘万滤将成为他们不得不面对的选择。
赚快钱最后的疯狂
2013年伊始,企业产销不旺,派生存款下降,与此同时,居民的存款却在源源不断地流向民间借贷市场,银行开始发慌。
据业内人士介绍,今年上半年,银行对存款的争夺非常激烈,手段多样,有请客送礼的,有送米送油的,也有下血本送出国旅游的。
但最大的压力是,经济前景暗淡,银行业理想的贷款对象越来越难找。
“山西临汾有十几家银行,一些银行今年上半年利润没完成,因为煤炭和焦炭企业都在亏损,银行不敢贷,或者人家没需求。有的倒服装的小贸易公司,银行又不愿给他们放贷款。”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黄隽向记者介绍了一些银行的窘境。
可以说,银行业面临的约束条件正悄然改变:金融脱媒愈演愈烈,吸储成本普遍上升,实体经济不振,投放对象难寻。
但这并未难倒中国聪明的银行家们,受约束较少的“钱追钱、钱找钱”的游戏今年上半年蔚然成风,直至泛滥成灾,而后被钱荒逼至墙角。
“由于煤炭价格下跌,煤炭企业亏损,现在山西的很多银行票据业务占比较大,很多银行的资金的确在空转。”黄隽向记者透露。
这仅是冰山一角,网友已为“钱追钱,钱找钱”的模式总结出了七种花样。
“买入返售是主要途径。”多位银行业人士表示,银行买入返售业务相当于融出资金,把信贷业务变成资金业务,把用于同业拆借的资金变成影子资产。
细分“买入返售资产”的构成包括:信托及其他受益权,还包括票据、债券、信贷资产、应收租赁款。综合多家银行2012年年报数据来看,信托及其他受益权类、票据类占买入返售资产的90%,其中信托及其他受益权类又占“半壁江山”。
这是一种异化的创新,原本从金融业到实体制造业的信贷业务,通过一系列加杠杆的金融运作后,变味为从金融业到金融业的资金业务。
而这种模式的生存土壤就是银行间市场庞大而廉价的资金。直到今年4月份,银行同业间市场资金面仍相对宽松,甚至到了今年的5月15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还曾低至2.1%。
于是,很多银行提升了同业杠杆,短借长用,躺着赚快钱。2011年末,银行业同业资产与负债之间的缺口是7.6万亿,2012年末进一步扩大到12万亿,2013年仍在进一步扩大,5月份为14万亿,同比增长了44%。
“与其说是资金空转,不如说这是资本的本性使然。”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对记者表示。
玩“钱追钱,钱找钱”游戏的不仅仅是小行,但最后小行却成了替罪羊。
一业内人士透露,钱荒之前,一些大行的超备不足0.3%,远低于正常水平。这或证明大行也在大玩这种游戏。
“我们的银行总想躺着就把钱挣了,他们当然就会说找不到贷款对象了,其实他们是懒得挣辛苦钱。”业内人士评价说。
但这不是关键,资金空转的恶之花是,企业融资成本高涨。
现在很多企业主都在卖企业。主要原因是中小企业贷款仍然非常难,也很贵,年利率甚至达到了20%。”黄隽透露。
“这客观上又导致了银行资金超配房地产,因为只有房地产才可承受已达百分之十几的融资成本。”交通银行不愿具名的人士向记者表示。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