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国际规则重建倒逼我国转型升级

广东:国际规则重建倒逼我国转型升级

目前美国为财政赤字、高失业和低增长所困而建立泛太平洋自由贸易区(简称TPP),能以此吸引投资、拉动经济、创造就业,不失为摆脱经济困境的较佳选择。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由美国主导建立的WTO组织,美欧自身优势难以体现,而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发展中国家则成为最大受益者。因此美国希望通过TPP谈判重建新国际规则,并利用其巨大的经济市场倒逼广大新兴发展中国家接受。笔者认为,新国际规则重建将削弱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威胁产业发展安全,对此,我国必须未雨绸缪,通过加快转型升级来应对重大挑战和化解潜在风险。

美国通过TPP重建国际规则的新构想

TPP是美国基于自身经济实力下降,我国经济实力提高,而多哈回合谈判未能实现美国目标的前提下,美国对下一阶段贸易规则提出的新构想和规划。

原产地规则谈判——为了最大程度地保护美国国内市场,美国坚持在北美自贸区内使用原产地规则,要求从棉纱开始,服装制作的全过程必须在TPP成员国内加工,以避免中国等国从TPP获利。

“否定列表”谈判——在TPP服务贸易承诺方式上,美国倾向采用“否定列表”。采用这种方式后,服务贸易未来出现的任何新部门均将自动开放,这是与“肯定列表”的最大不同。这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任何新的服务部门将毫无例外地面对来自美国的竞争压力。

国民待遇谈判——在外资享受国民待遇方面,美国将在国民待遇方面提出较高的开放要求,要求外资享受准入前和准入后国民待遇。这将给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较大影响,特别是会涉及需要修改大量的国内法和相关行政规章。

知识产权谈判——在知识产权保护程度方面,TPP在地理指标、互联网域名、版权保护、反规避责任、专利保护、转知识产权保护成本、药品定价等多个方面远高于trIPS(关贸总协定知识产权协议)水平,甚至高于美韩FTA。不少国家认为,对专利制度过度保护可能会阻碍创新并有损TPP内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国有企业谈判——TPP提出了全新的关于国有企业的提案,该议题要求消除国有企业补贴、消除对国有企业海外投资所给予的特惠融资措施、保护外国私营企业经济活动、撤销政府采购的优惠偏好等内容。

重建国际规则影响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

日前日本已正式加入TPP的谈判,成为TPP的第12个谈判参与国。参与TPP谈判的12个经济体有望组成一个拥有约8亿人口、GDP总额占世界经济40%的重大市场。泛太平洋自贸区谈判一旦实现,将对全球经贸规则和多哈回合产生重大影响,并对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产生长远的影响。

我国被迫接受新国际规则。如果TPP实现从11国到13国的扩大(即日本、韩国加入),那么我国所受的经济损失将更加明显。而从长期来看,WTO多边自由贸易体制有被边缘化的趋势,我国如果在2020年后选择加入TPP,将不得不接受美国已经制定完成的多种经济规则。将影响我国企业对美生产、出口;海外投资企业将受到如劳工标准、环境标准、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严格约束;劳动密集型企业将加速向越南等国转移;“以投资换贸易”将难以为继。

利用国际规则重建压力加快我国转型升级

美国通过TPP谋划重建符合自身利益的国际贸易新规则,对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无疑是一个巨大挑战。因此,我国要积极稳妥地利用国际规则重建的倒逼压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跟踪研究TPP的重大议题、规则。密切跟踪研究TPP谈判议题和进程,加强对有关知识产权、国有企业条款、劳工和环境法规、原产地规则的研究。并以我国自身巨大内需市场为优势,积极跻身参与规则制定,共同推动TPP向着公开、透明的方向进展,防止TPP对其他国家带来不利影响。同时,坚持TPP应该是对WTO的补充而不是替代,并为包括我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谋求更大的贸易便利化和自由化机会。

推动东盟成为出口的新增长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世界上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贸易区。目前我国与东盟双方约有7000种产品享受零关税待遇,这意味着90%的东盟出口到我国的产品贸易关税为零,不但有利于我国加工贸易等产业可零关税地进口原材料,而且也促进了东盟各国出口的增加。我国应着力推动东盟各国对我国出口产品也实现零关税,使东盟成为我国扩大出口的新增长点。

营造双边自由贸易体系。我国应积极展开与日、韩、欧、澳等国的自贸区谈判,以创造独立于美欧之外的需求市场。推动建立适合亚洲经济的自由贸易规则。当前,要加紧推动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谈判。

发展绿色生态制造业。从现阶段开始,政府和企业都要着力加强知识产权、劳工和环保标准的建设。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我国要适应后工业化时代重点发展服务贸易和高新技术产业的规律,扩大引进与我国制造业相配套的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加快转型升级。在关系国家核心安全的技术和产业领域,加大投入和研发力度,努力形成一批关键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为此,要加快推进创新驱动战略,同时要促使名牌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国内和行业标准的制定,抢占标准制高点,增强产业规则话语权。

作者系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国际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