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厉行节约当长期坚持
自去年来,党中央大力倡导艰苦奋斗、厉行节约的良好作风,节俭之风频吹,令人欣喜。但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古训犹警钟在耳,厉行节约能否长期坚持、一以贯之,是对我们党和人民的一种考验。
厉行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优良传统,无论革命战争时期,还是新中国建设、改革开放时代,厉行节约的优良作风,始终是我们党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纽带。中央领导同志历来高度重视厉行节约问题,毛泽东同志有“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的深刻论断,邓小平同志要求“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胡锦涛同志指出“使勤俭节约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但是,随着物质条件的不断改善,人们渐渐把厉行节约抛掷脑后,奢侈浪费粉墨登场,官场上,喝名酒、开豪车、吃豪宴;社会上,讲排场、摆阔气、比奢华……当奢侈浪费已然成为一种社会风尚时,伴随的是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贪污腐败不断滋长,政府公信力大幅下降,党和人民的血脉纽带被“痼疾”侵蚀,人民群众对此深恶痛绝。
因此,一个浪费盛行的国度,不可能涵养真正的现代文明;一个艰苦奋斗的政党,必须懂得“成由勤俭败由奢”的道理。习近平同志上任后首次视察,沿途不封路、不清场,住普通酒店普通套房,吃自助餐,身体力行勤俭节约,不仅展现了亲民、俭朴、务实、自律的良好形象,也为广大干部群众树立了标杆。历史无数次的印证了俭与成、奢与败的辩证关系,时至今日,中央“八条”规定,强调厉行节约,其意义已不仅是为了生存成败,而是为了党和国家的发展大计。崇尚奢靡终将动摇党的执政根基,削弱党的执政力量,断送党的执政前途,只有坚持厉行节约,才能使我们党更加密切地保持与群众的血肉联系,焕发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我们知道,厉行节约,是一个需要长久坚持的系统工程。从中央到地方,从“八项规定”到“十项禁令”,厉行节约的“集结号”已经吹响,但要实现根本性转变,还需要打好持久战。当前,一要立足长远抓教育,不断强化舆论宣传,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把勤俭节约作为一项长久秉持的理念,牢记于心。二要领导带头抓自律,坚持做到以身作则、立言立行,不讲排场、不破标准,事事简朴、处处节约,带头倡导俭朴文明之风。三要建章立制抓约束,切实加强制度建设,不断完善精细化管理制度、举报制度、监督制度等,让制度的红线时刻警醒干部。要加强“三公经费”等公用经费管理,从严审批预算资金,强化预算执行监督,对虚假开支、超预算开支严格追责。四要形成常态抓查处,纪检、监察等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针对发现的问题和群众举报的线索,从严从快查处,严肃追究单位和相关人员的责任,绝不姑息。五要聚合力量抓监督,引入社会力量,加强社会化监督,赋予新闻媒体和人民群众充分的监督权力,对奢靡浪费行为曝光到公众面前,让其无处遁形。只有教育、监督、查处多管齐下,才能在全社会形成“不能浪费、不敢浪费”的强力态势,真正使勤俭节约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人无俭不立,家无俭不旺,党无俭必败,国无俭必亡。让我们从每一件小事做起,不断传承、延续、扩展厉行节约的优良传统,共做勤俭节约的宣传者、倡导者、践行者,以良好的党风政风民风,聚合崇俭抑奢的社会正能量,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