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扬荒山秃岭长 避荒山秃沟短

甘肃:扬荒山秃岭长 避荒山秃沟短

原题:换个角度看荒山

甘肃山大沟深、干旱少雨、荒山秃岭、灾害频繁,不少人总是摇头叹息,要彻底改变甘肃的落后面貌,快速赶上沿海发达地区,真是难!

发展经济,改变面貌是需要一定的条件和环境,良好的自然条件对快速发展经济固然重要,但人的主观因素更是不可缺少。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关键是如何辩证的去看待和利用,扬长避短。

面对甘肃严酷的自然条件,有些领导干部只看到荒山秃沟“难治没治”的一面,却看不到荒山秃岭可利用的一面,因而在治理荒山、改造山河面前思想保守、悲观畏难,遇到困难绕着走,碰到难事拖着办,为官多年,荒山依旧,面貌未改,群众生活依然处在贫困之中,实现跨越式发展流于形式和口号。

换个角度和思路,荒山完全可以变成财富。最近笔者到白银农村采访,看到许多地方的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荒山荒沟,把过去没人要的荒山荒沟改造成发展养殖业的风水宝地,既发展了经济,又保护了生态,收到了一举两得的效果。靖远县北湾镇呱呱富养鸡场是建在高山岭上的一座现代化养鸡企业,占地400多亩,饲养蛋鸡17万只。过去这里是不通水电路、不长草和树的撂荒地。呱呱富养鸡场负责人说,这里不长庄稼的劣势,恰恰是养鸡的优势,不仅有利于防疫,而且地租费用很便宜,大大地降低了成本。经过几年的改造建设,昔日的荒山秃岭已绿树成荫,成为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养鸡场。后来,我们在其他县采访,也发现许多养殖场大都建在荒山荒沟里。

这些成功利用和改造荒山的鲜活事例告诉我们,要求得新发展,就有必要重新认识荒山可利用的价值和潜力,死抱着“荒山没用,荒山没治”的旧眼光去看待荒山是没有出路的。甘肃地形复杂,是一个以荒山荒沟为主的省份,改造荒山是一项长期的建设任务。只要我们更新观念、开拓思路,发扬“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甘肃精神,去认识荒山,改造荒山,利用荒山,就能加快实现甘肃经济跨越式发展,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梦想就会越来越近。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