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治治病”,找准“病灶”敢下重药

广东:“治治病”,找准“病灶”敢下重药

“治治病”,找准“病灶”敢下重药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系列评论之六

今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贯穿“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如果说“照镜子”、“正衣冠”属于自查自纠,那么“洗洗澡”、“治治病”则属于自查与组织帮助相结合的范畴。

人吃五谷杂粮,谁能担保不生病?党员干部手握公权重器,拥有公共资源,倘若公仆之心不牢、自律精神不足、防范措施不严、惩戒力度不硬,在社会各种“糖衣炮弹”面前,“免疫力”难免会下降。“正气”不足,“邪气”入侵,容易“生病”,轻则处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的“亚健康”状态,重则病入渎职失职、蜕化变质、腐化堕落的膏肓。近一年以来,已有数名省部级高官涉腐落马,昭示一些党员干部已“病”得不轻,再不能讳疾忌医,得过且过。

治病必先诊断,找准“病灶”乃辩证施医之前提。中医诊病讲究“望、闻、问、切”,观颜察色,闻音问症,号脉辨病。当下,给广大党员干部“测测心跳”——对人民的忠诚度,看看他们心中还有没有老百姓;“量量血压”——执政为民的坚定性,探探他们入党宣誓时的那一腔热血是否还在;“把把脉搏”——在物欲利诱面前的定力,试试其道德、行为是否已经紊乱,显得十分必要。中医的“望、闻、问、切”不管用,还可以用西医的化验、X光、CT等手段,做做“心电图”、“脑电图”。一些党员干部,正是因为不知不觉间染上“病菌”,病而不自知,一步步滑向深渊,到药石无灵之际,才追悔莫及。

治病讲究对症下药,标本兼治。找不准“病灶”下不对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治得了标,治不了本,过一段时候还将“旧病复发”。譬如以开开会议、听听报告、写写总结的“老三篇”来应付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典型的形式主义,不入心、不入脑,活动一过,照样“四风”。只是阴阳失调、气血不足,不妨煎几服中药,调理一番。如破除形式主义,只要上级不搞形式,不认可形式,形式主义自然没有市场。若是病得太重,中医无力回天,恐怕就必须服用西药,甚至找外科医生动“手术”了。个别党员干部,大搞权钱交易、权色交易,贪腐金额动辄千万上亿,像刘志军之流,对这种“毒瘤”,早一天“切除”,少一天祸患。

中医重在“治未病”,语见《黄帝内经》:“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简言之,“治未病”就是从“治疗疾病”向“预防疾病”前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党员干部防微杜渐、防腐拒变亦复如此,只有“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已变防渐”,才能掌握防变的主动权。党员干部“防未病”,一靠“制度的笼子”,二靠群众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让“笼中人”时时刻刻处于被约束状态,不能率性而为,胡作非为;加强群众监督,让人民群众成为“望、闻、问、切”的“中医生”,及时提醒党员干部的“病情”,督促他们及早“洗洗澡”、“治治病”。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