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推进“四步走战略”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摘要: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要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接力传承,奋力推进“四步走战略”:实现到建党百年的历史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到建国百年的历史任务,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到改革开放百年的历史任务,全面实现现代化,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继续前进,一代接着一代干,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就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进一步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一定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把我们的党建设好,团结全体中华儿女把我们国家建设好,把我们民族发展好,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2]
这就是说,从现在起,已经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奋斗了90多年的中国共产党,还要为实现总任务接力传承,奋力实现建党百年、建国百年、改革开放百年的历史任务和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四步走”发展战略,实现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目标。
(一)奋力实现到建党百年的历史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建设小康社会,是邓小平同志在1981年提出的。1984年3月,他将小康社会与国家的发展战略联系在一起,视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概念。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其内涵在不断丰富,标准在不断提高。1987年3月以后,他多次指出:从1981年开始到20世纪末,花20年时间,翻两番,达到小康水平。在这个基础上花50年时间,再翻两番,那意味着到下个世纪中叶,可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党的十三大将邓小平同志的这个构想概括为“三步走”发展战略。十四大进一步提出,在20世纪90年代实现达到小康水平目标;到建党100周年时,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完整的制度;到21世纪中叶建国100周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我们国家在提前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任务后,党的十六大宣布,实现了人民生活总体上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提出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党的十七大到十八大,又提出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十七大以后,党带领全国人民,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上取得重大成就。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到8.26万亿美元,世界排名跃升到第2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000多美元,提前达到了原来的设想。基于一系列新的成就,十八大提出坚决确保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即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收入分配差距缩小,社会保障全民覆盖;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各方面取得新的跨越发展。从目前国家的发展态势看,只要不发生危害国家安全的重大事件,这个目标是能够实现的。
(二)奋力实现到建国百年的历史任务,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对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不懈的艰辛探索。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从强国富民的紧迫需要出发,提出了以工业化为重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
1964年毛泽东同意周恩来的意见,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战略目标的设想,并规划了在20世纪末全面实现的宏伟蓝图。指出“从第三个五年计划开始,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可以按两步走来考虑:第一步,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经济走在世界前列。”[3]
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对中国实际国情和世界经济发展形势以及与发达国家差距的深刻认识,我们对毛泽东时代的奋斗目标作了调整。邓小平同志认为应“把标准放低一点”,在20世纪末只能实现“中国式的现代化”[4],即小康社会,这是“四个现代化的最低目标”。在21世纪中叶也只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1987年8月邓小平在会见意大利共产党领导人约蒂和赞盖里时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发展分三步走,本世纪走两步,达到温饱和小康,下个世纪用三十年到五十年时间再走一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这就是我们的战略目标,这就是我们的雄心壮志”。[5]这个目标在全党形成共识,写入了党的十三大报告。从党的十四大到十七大都重申了“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党的十八大进一步将推进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看作党的历史重任,重申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6]。
(三)奋力实现到改革开放百年的历史任务,全面实现现代化,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是十月革命以后社会主义国家在实践中提出的新问题,这也是毛泽东在建国后一直认真思索和研究的一个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时,虽然将共产主义划分为两个阶段,并认为社会主义是一个不断变化和改革的社会,但没有再将社会主义划分若干阶段。列宁从俄国的历史和社会实际出发,提出从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要经历一系列发展阶段的思想,曾将共产主义划分为初级阶段、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并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也将经历“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和“发达的社会主义”这样不同的阶段。毛泽东在1959年12月至1960年2月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谈话记录中进一步发展了列宁的思想,认为社会主义阶段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建设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比建设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可能需要的时间更长;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要经过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到了物质产品、精神财富都极为丰富和人们的共产主义觉悟极大提高的时候,就可以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了[7]。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