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原因促中欧达成价格承诺
虽然历尽艰辛,但中欧最终就光伏产品达成价格承诺有其必然性。一方面,中方坚持对话磋商,与欧方进行的各层次谈判富有成效。
自欧盟去年9月启动反倾销调查以来,商务部和中国机电商会组成的谈判团队已与欧委会展开多轮磋商,谈判一度破裂,期间,商务部多位官员也到布鲁塞尔与欧委会对话,6月下旬,德古赫特在北京与商务部部长高虎城举行磋商。
一位参与此案的不愿透露姓名的欧盟资深律师告诉记者,李克强总理在5月访问欧洲期间对欧盟释放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强硬信号,并与德国总理默克尔就通过对话解决光伏争端达成重要共识,此后李克强又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通电话,进一步明确通过磋商解决争端的方向。这是双方能够达成妥协的重要原因。
另一方面,欧盟各方就对华光伏产品实施“双反”态度不一,开征惩罚性关税缺乏广泛的“民意”。 因为将中国产品挡在欧洲市场之外将引起欧洲光伏市场的萎缩和就业机会的减少,代表欧洲750多家光伏消费类企业的欧洲平价太阳能联盟多次以不同形式公开抗议欧委会的征税决定。
(资料图片:2012年9月6日,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向欧盟委员会提出针对中国光伏产品反倾销诉讼的欧洲光伏产业联盟主席米兰·尼奇克(中)出席新闻发布会。)
业内人士指出,欧委会之所以从最初的“漫天要价”逐步退缩,根本原因是缺乏各成员国的政治支持。
据透露,包括德国、英国在内的18个盟成员国在欧委会5月底就“光伏案”初裁结果组织的一次征求意见中投票反对欧委会的征税提议,仅有4个国家投赞成票,其余国家弃权。分析人士说,虽然此次投票不具法律效力,但却是德古赫特遭遇的一场“滑铁卢”,使他底气尽失。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