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光伏产业警报尚未彻底解除
价格承诺谈判“告捷”,使得中国输欧光伏产品得以避免从8月6日起被征收47.6%的高额惩罚性关税,国内年轻的光伏产业得以避免出现大规模倒闭和失业,但产业警报并未彻底解除。
一方面,中欧光伏贸易争端尚未彻底解决,“友好解决”的只是反倾销调查,欧盟还将继续对中国的光伏产品进行“反补贴”调查。另一方面,国内光伏产业产能过剩问题依旧突出,对欧美市场的依赖度仍较高。
国务院日前下发《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八条”),把扩大国内市场、提高技术水平、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等作为促进光伏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出路的根本立足点,给予受到欧美贸易保护围剿的中国光伏产业全面政策支持。
有专家表示,在产能过剩没有根本改变的大背景下,由于受到价格和出口数量的双重限制,国内光伏行业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这一过程将加速过剩产能的淘汰以及行业整合。国内一些光伏企业正在开拓国内市场和新兴市场需求,被视作摆脱“欧美依赖症”的积极尝试。
“全球光伏市场需求很大,不要老盯着欧美”。中国光伏重地江西新余市工信委新能源科科长钱喜平说,如今,更多国家正加速加入太阳能应用行列,除了中国,非洲、南美洲、中东及东南亚等新兴市场对太阳能应用的需求大增。
“现在国内需求已经无法消化中国的光伏产能,未来10-20年内,产能需求不会有太大变化,但总体产能将缩减,最终保持相对平衡状态。”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任浩宁认为,未来的市场格局会是,上游多晶硅企业数量大幅减少,形成5-6个多晶硅集团,中小企业淘汰;中游形成4-5个电池组件集团;而下游将有数量相对多的光伏电站建设、设计和运营企业。(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