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建设民生政府的重点与体制机制)
关注民生和建设“民生政府”是近期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那么,何为民生政府?如何推进民生政府建设呢?
深刻理解民生政府的内涵与实质
在我国,提民生政府概念实际上是对现有的唯GDP增长的治理模式的扬弃。它强调关注、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求进一步加大政府对民生领域和社会事业的支持保障力度,旨在建构一种与“GDP政府”截然不同的政府形态。在民生政府理念的统帅下,政府将在维持人民群众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保障他们的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和基本权益保护方面承担更多的职责和义务。
当前,在我国建设民生政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了重大“拐点”:一方面,由GDP来衡量的经济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另一方面,由义务教育、基本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来衡量的民生状况却令人担忧。正因为如此,社会普遍呼吁要强化政府的民生责任,构建民生政府。这既是党巩固执政地位、履行执政使命的必然要求,也是维护政府合法性的客观条件,同时还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政府职能转变的时代呼唤。
准确把握建设民生政府的重点
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人民政府必定是民生政府。建设民生政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点应抓好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主要民生领域的工作。
在教育方面,应当从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入手,着重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和社会普遍关注的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问题,确保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突破,逐步实现“有学上”和“上好学”目标。具体而言,应在继续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原则的基础上,用好管好教育经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办学体制改革、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入手切实解决社会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着力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各级各类教育质量;加快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步伐,促进教育资源向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困难地区和薄弱学校倾斜,着力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残疾儿童少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受教育权利,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等。
在就业方面,要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真正把促进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选择有利于扩大就业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以高校毕业生为主体的青年、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等重点人群就业和创业;适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大规模开展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全面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按照统筹推进城乡基本就业服务均等化的要求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不断满足劳动者就业服务需求;加强劳动立法、执法以及劳动保障监察力度,从侧重保护相对弱势的劳动者利益的角度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质量。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