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政府是对唯GDP增长模式的扬弃(3)

民生政府是对唯GDP增长模式的扬弃(3)

加快建立健全民生领域的民主决策机制,提高民生政府建设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民生政府建设旨在让人民群众得实惠,但是,由于民生事业涉及的内容和主体十分广泛,各方面的需求和意见往往存在很大差异,这就需要建立民主决策机制作为程序保障。离开了民主决策机制,离开了公众参与,民生政府建设就变成了无的之失,就会出现许多拍脑袋、想当然、浪费钱的劳民工程。在实际工作中,确实不少决策者忽视人民群众的需求和呼声,只关注民生项目建设,而较少关心这些项目是不是人民群众真正需要的,结果经常是“好心花钱办坏事”,反而引起人民群众的不满。实际上,在民生领域该建什么制度、该上什么项目,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需求者最懂得自己的需求,相关民生制度建设应突出强调需求导向。同时,由于普通群众在民生各方主体中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如果没有合适的渠道和机制,他们的诉求往往很难有效表达并准确地传递给决策层。因此,需要建立畅通的民意表达渠道,建立公众参与民生决策的机制,充分听取各方面群众的意见,使民生决策能够契合绝大多数群众的需要。

加快构建科学、高效的管理服务体系,提高民生服务的可及性、可得性。在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主要民生领域中,很多民生供给都是以非货币形式提供的,除收入分配之外,其他几个领域都可以归入公共服务的范畴。在民生政府建设过程中,科学、高效的管理服务体系是将民生制度之利高效地递送给人民群众的组织保障和技术支撑,对于提高民生服务的可及性、可得性至关重要。对此,我们应当着重从理顺管理经办体制、完善多元服务体系、改进信息技术手段等诸方面入手。具体而言,在管理经办体制方面,应当着眼于理顺管理体制、提升经办效率,适当减少管理经办层级、适量扩充管理经办队伍、适时推进垂直管理方式、适度集中管理经办事项;在多元服务体系方面,应当充分利用政府购买服务、专业服务外包等形式借助社会组织、市场主体乃至公民个人的力量做好民生领域的服务提供;在信息技术手段方面,应配合国家推进信息化总体战略,并结合自身实际在各民生领域推进信息化工程建设,实现网络化、智能化,以达到增能增效的目的。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