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国为首的发达经济体退出量化宽松的种种迹象和预期,标志着世界济走到了去杠杆化的边缘,过去十年的债务型增长模式走到了尽头。
去杠杆化对新兴经济体的影响不容忽视。随着资金的流动发生逆转,享受惯了廉价货币的新兴经济体一旦“失血”,经济将受到不小的打击。印度、巴西、印尼等新兴经济体已经出现资金外流、货币贬值的现象,导致一些国家被迫加息以留住资金,这反过来会影响到实体经济。
针对新兴经济体在全球去杠杆化背景下遭遇的增长困境,海外媒体进行了多面剖析。
德媒:新兴国家外汇市场面临恶性循环
德国《世界报》网站7月15日刊文说,7月4日至10日,投资者仅从新兴工业国家基金就撤走了13亿多美元资金。在7周之内,这些国家的基金和金融市场不得不忍受近150亿美元的资金流出。
文章指出,外汇市场面临恶性循环,从土耳其到南非,到印尼,再到泰国,央行都在尝试向金融市场抛售美元,以阻止本国货币相对于美元贬值。因为汇率走低虽然有利于本国出口,但同时进口也会变得昂贵,尤其是原材料。坏处通常大大超过好处,因为那也增加了通货膨胀的压力。
文章援引瓦尔堡-布林斯克曼-维尔茨银行的马蒂亚斯·泰尔的话说,存在货币贬值会引起抛售相关国家股票和债券的风险,因为外国人必须限制贬值给他们造成的损失。在极端情况下,这将大大加速已经持续的贬值,从而引发恶性循环。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