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双管齐下化解矛盾 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重庆:双管齐下化解矛盾 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改革开放以来,党群干群关系总体上是好的,但现实中有两大问题严重影响着党群干群关系:一是一些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作风问题,二是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所以,习总书记要求我们要“把转变工作作风和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结合起来。”这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

作风问题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是党群干群矛盾的两大根源

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是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集中表现。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深刻的“革命”,必然带来社会利益格局和利益关系的重大调整,特别是随着社会的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和利益分配这“四个多样化”的持续发展,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一致的同时,也产生了社会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之间的利益差异,而且不少利益关系和矛盾交织在一起,错综复杂。

此外,新形势下,人民群众对更加美好生活的企盼,对党和政府的期望和要求,也都比过去大幅度提高了。同时,人民群众的权利意识、民主意识、平等意识、竞争意识等,也在不断增强。网络和自媒体的普及,又为个别矛盾的急剧放大,提供了最便利的技术条件。所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国社会的人民内部矛盾,出现了多样、多发的状况。

还要看到,在改革发展迅猛推进的同时,一些地方出现了不科学的发展现象,或只顾发展改革不顾群众权益,导致土地征用、房屋拆迁、库区移民、企业改制、安全生产、环境污染等方面的社会冲突不断;或只顾经济建设不顾社会建设,片面追求GDP的增长,忽略民生问题的解决,导致相当部分群众就业难、住房难、看病难、读书难、养老难。于是,这些问题就成为“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所以,习近平同志在与中央党校省部班学员座谈时指出:“群众工作的本质是密切党群关系,核心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影响党群干群关系的作风问题具有反复发作的顽固性。面对这么多、这么突出的“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面对更加纷繁复杂的人民内部矛盾,需要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带领广大群众去解决。广大党员、干部正是这样做的,他们在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中冲锋陷阵、忘我奉献,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化解了大量的社会矛盾。然而,正如胡锦涛同志指出的那样,“如果领导干部作风不正、作风不实,不但难以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领头人,反而会损害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影响党群干群关系,甚至激化社会矛盾。”不幸的是,在现实中,尽管只是支流,但党内存在着的不正之风,确实严重影响了我们对群众反映突出问题的解决。

十六届中纪委第三次全会,历数了党内的十大不良作风:

“一是不思进取、得过且过,不认真学习理论,不用心汲取新知识,不深入思考新问题,思想上故步自封、停滞不前,工作上敷衍了事、庸碌无为。

二是作风飘浮、工作不实,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满足于一般号召,抓工作浮光掠影,搞调研蜻蜓点水,身子沉不下去,对实际情况不甚了了。

三是好大喜功、急功近利,不按客观规律办事,不顾现实条件,提不切实际的高指标,搞违背科学的瞎指挥,导致决策失误,造成严重浪费。

四是随心所欲、自搞一套,不认真贯彻执行中央的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甚至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仅损害国家的全局利益,而且侵犯群众的切身利益。

五是心态浮躁、追名逐利,一事当前,总是算计个人得失,习惯于做表面文章,热衷于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脱离实际,劳民伤财。

六是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报喜不报忧,掩盖矛盾和问题,蒙蔽群众,欺骗上级。

七是明哲保身、患得患失,在原则问题上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奉行‘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处世哲学,不开展批评,不让人批评,甚至压制批评。

八是贪图享受、奢侈浪费,追求低级趣味,热衷于个人享乐,大吃大喝,大手大脚,铺张浪费。

九是以权谋私、与民争利,干工作不是先考虑群众利益,而是先考虑小团体、本部门、本单位的利益,乱收费、乱集资、乱摊派,侵害群众利益,甚至中饱私囊。

十是高高在上、脱离群众,对群众的安危冷暖漠不关心,工作方法简单粗暴,甚至肆意欺压群众。等等。”

这些问题本身,都是同党的宗旨和性质格格不入的,都是同人民群众的利益格格不入的,已经引起群众的强烈不满。由于“四大考验”、“四大危险”的客观存在,致使党内的作风问题具有反复发作的顽固性。这次学习实践党的群众路线学习教育实践活动,重点要解决的“四风”,不正是上述十大问题的翻版与浓缩吗?

党内存在的作风问题放大了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为什么一些地方就业难、住房难、看病难、读书难、养老难等民生问题,久拖不决甚至愈演愈烈?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胡锦涛同志揭示的,一些党员干部“在关心群众疾苦、解决民生问题方面作风飘浮、工作不实,存在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敷衍塞责等问题。”为什么“一些地方发生较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并造成严重后果,一些地方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和食品安全事故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可见,重大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不是偶然的,突出反映出一些领导干部作风不正问题相当严重。

所以说,党内存在的作风问题,放大了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于是,党内的作风问题与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就形成了影响党群干群关系的两个源头,成为党群干群矛盾的两股“祸水”。如果我们不警惕、不抓紧治理,听任不正之风侵蚀党的肌体,就会损害党群干群关系,就会影响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就会干扰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进程。

在转变工作作风和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双向促进中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以对作风问题的解决促进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解决。胡锦涛同志曾强调指出:“党风正则干群和、干群和则社会稳。”所以,早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学习教育活动中,党中央就明确要求,要“认真解决党员和党组织在思想、组织、作风以及工作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影响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改革发展稳定、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的解决。”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也是加强作风建设,特点是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指出的:“这‘四风’是违背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是当前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也是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根源。”只有对这“四风”为代表的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才能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形成凝聚党心民心的强大力量;才能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以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解决推动作风问题的解决。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第一项主要内容,就是“为民”。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专门会议上要求,要“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而“为民”的重要内容,就是要阶段性地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尤其是民生问题。

要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就不能贪图名利,弄虚作假,不求实效,不负责任,不铺张浪费,不奢靡享乐,而必须要从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出发,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由此可见,有效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过程,也就是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进一步端正党风的过程。(执笔人:苏为)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