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当今世界,怎样看待当今中国,以及如何处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是事关中国外交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八大报告对国际形势的看法可归结为“四化”,首次将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与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并列提出以强调其重要性。我们把国际社会看作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强调共同发展和合作共赢。
与一些国家在国际事务中采取以邻为壑、靠牺牲他国利益来寻求本国利益的做法不同,中国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强调“兼顾”、“平等”、“均衡”、“共赢”等思维,在外交理念上,强调“坚持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2012年7月,在清华大学举行的“世界和平论坛”上,习近平强调指出,一个国家要谋求自身发展,必须也让别人发展;要谋求自身安全,必须也让别人安全;要谋求自己过得好,必须也让别人过得好。这符合当今国际环境的实际,反映着当今世界发展的方向。
问:有人说中国外交的角色正在从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的“建设性参与者”向“积极的改革者”转变,您怎么看?
答:这要从中国外交的发展历史来看,革命外交的特征是与帝国主义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及其外交体系决裂,并把反对帝国主义,推动国际主义合作,维护国家独立和捍卫国家主权和安全视为中国外交的主要任务和使命,在外交战略布局上谋划明确敌我友的结盟外交,在外交策略上坚持国际统一战线的思维,是一种致力于世界革命的统战外交。
发展外交的特征是实施改革开放,主动融入西方主导的国际体系,把为国内现代化建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和良好的周边环境作为中国外交的主要目标和使命,在外交战略布局上实行不明确敌我友的和平外交,坚持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外交战略,在外交策略上坚持韬光养晦的策略总方针,求同存异,和而不同,是一种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合作外交。
今后,中国外交的目标使命更加明确、战略布局更加立体、策略思维突出共赢:不像新中国成立之初那样“另起炉灶”,搞“世界革命”,而是发展了改革开放以来“和平发展”,谋“和谐世界”的理念,中国外交的角色正在从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的“建设性参与者”向“积极的改革者”转变;强调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强调中国不仅是合作共赢的积极倡导者,更是合作共赢的切实践行者,要同舟共济、和衷共济、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增进人类共同利益,共同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地球家园,宣告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全面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所有这一切均贯穿着合作共赢的思维。
在这种思维主导下的中国外交不仅是中国国家利益的维护者和执行者,更是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等世界共同利益的捍卫者和贡献者。
(作者为清华大学中国战略与公共外交中心主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