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满”是推动社会改变现状的动力(2)

“不满”是推动社会改变现状的动力(2)

在通常情况下,不满主要来自社会下层,是推动社会改变现状的一种主要动力。一般地说,需要不能被满足,特别是受到损害的人必然产生不满。只不过有的不满受到社会压抑,严重时甚至主体已经麻木,久痛不觉其苦。同时,社会上层也会有一定不满,它也是改变社会现状的重要力量。在社会量变时期即社会基本制度不变期间,前者大多要和后者结合并且通过后者才能起作用。

不满也是相比较而存在的。譬如,有些人生活境况比过去有所改善,但相对于其他生活更好的人或更高的标准还有差距,也会产生不满。一个国家的民众的生活在同自己的纵向比上虽有较大进步,但横向看即相对于其他国家人民更好的生活,人们同样会产生不满。对此,马克思有一段生动的话:一座房子不管怎样小,在周围的房屋都是这样小的时候,它是能满足社会对住房的一切要求的。但是,一旦在这座小房子近旁耸立起一座宫殿,这座小房子就缩成茅舍模样了。那座较小房子的居住者就会在那四壁之内越发觉得不舒适,越发不满意,越发感到受压抑。这就是说,横向比较(实质是社会比较)比纵向比较(实质是自我比较),更容易刺激人们的敏感神经。

所谓“表达”——有适当的表达,才可能有一定的改进

表达是一定主体用语言、行动等有形方式表示自己的意见和态度的行为。表达的形式具有多样性,大体可分为语言表达(有声语言和文字符号)、形象表达(体态、图像、音乐、组织标识等)和行动表达(礼仪、集会等)三种。人之所以不同于动物,显著特征之一,就是人所独具的“第二信号系统”——语言表达系统。语言表达能够提供的信息量最大,因此应予特殊重视。

表达的作用是反映社会状况并且向公众传达自己的意愿,包括反映问题和不满的信息。表达的内容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陈述经验事实,一类是表露情感和意愿。后者可统称为表达主体意愿。表达的进一步延伸,就是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对策和措施等,它体现主体意愿,同时也不得不考虑经验事实和现实条件,是对未来应当如何的期望。广义的表达包含寻求、获取、传播信息和思想三个环节,前两者即现在人们常说的知情权中所谓的“知情”,而“传播”即为狭义的“表达”。

表达是关键环节。问题与不满都是具有必然性的存在,关键是人们有无适当的表达渠道及其宽窄程度如何。表达渠道愈窄,不满就愈易累积,当其爆发时破坏性就会很大;表达渠道愈宽,就愈容易宣泄和舒缓压力。有适当的表达,才可能有一定的改进;而压制表达,则会掩盖问题,影响改进。

所谓“改进”——改进总体上是正向的变化,但并非理想化的直线运动,而是波浪式的前进

改进就是改变社会旧有状况即解决存在的问题,使之有所进步。对于存在的问题表达合理的不满,如果下层和上层的意见完全一致或者至少是部分一致,就会实现改良(小修小补)和改革(大修大补)。若下层与上层的意见相反,则会出现两种情况:当下层力量足够强大时,就会发生革命,而在下层力量比较弱小时,社会整体将保持现状,但可能会发生局部冲突。而对不合理的不满,通过解释、疏导、批评等途径,即做思想工作以及心理治疗,可以使之化解,从而改善社会状况。这些都是改进的表现形式。

改进总体上是正向的变化即发展,但并非理想化的直线运动,而是波浪式的前进,它会时而偏左,时而偏右,但总趋势是上升的、进步的,其根据是绝大多数社会成员都要求而且事实上也在不断增进自己的利益——这正是社会发展的实质内涵。改进也不是一次性的活动,它在很大程度上正如电脑改进一样,是一个不断针对存在的问题而进行修补、调试、升级的过程,这种持续改进正是社会持续发展的基础。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