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消费观?(2)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消费观?(2)

 鼓励消费与厉行节约并不矛盾

从经济的角度看,消费与生产、流通、分配都是人类社会生产活动的重要环节。消费不仅是社会生产的目的和结果,同时也是社会再生产和经济运行的动力源。马克思指出:“生产直接是消费,消费直接是生产……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但是,没有消费,也就没有生产,因为如果没有消费,生产就没有目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2卷第9页)一方面,生产是为了消费,产品只有在消费中才成为现实的产品。生产出来的产品一旦不能被消费,那么,经济运行必然中断,社会再生产的运行过程也就停滞了。另一方面,消费是生产的原动力,经济运行由消费所驱动。在现代社会,消费比生产处于更重要的位置,消费决定并引导生产。消费的增长决定生产的增长,生产发展的速度与规模,主要取决于消费的规模和增长的速度,决定于引导和创造出的消费模式和质量。更为重要的是,消费还决定着生产方式的升级,消费结构的升级、消费观念的更新、消费需求的提高,推动着生产方式的变革、生产技术的进步和产品的丰富。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甚至几个相关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已经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和源泉。

消费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政治和社会问题。消费是人民群众满足生存、发展需求的途径,是人民群众享受劳动成果、促进自身自由全面发展的方式,提升消费水平是人民群众合理、正当的要求。不断提升人民的生活品质,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目的。马克思把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描绘成“物质产品极大丰富”、“各取所需”的社会,而“各取所需”就是要进行消费。因此,不论是从经济运行还是从社会发展目的看,都应该鼓励消费、推动消费。特别是在当前,我国正处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发展要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来拉动,这就更加需要鼓励消费。

但是,鼓励消费是鼓励正常和必要的、有利于人身心健康和社会发展的消费,而不是鼓励浪费,不是要走向消费主义,不是容许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的存在和蔓延。扩大、鼓励消费与厉行节约、艰苦奋斗并不矛盾。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它们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相辅相成、殊途同归。

奢侈浪费不仅糟蹋劳动成果,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而且直接损耗有限的自然资源,给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压力,威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人类的资源本就有限,而我国人口多,人均资源占有量更低。特别是我们尚有部分群众还未脱贫,生活还很困难。我们不仅没有浪费之道理,更无奢侈之资格。事实上,当前中国不仅面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问题,也需要转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对生活方式的认识。因为,如果我们追求美国式的生活方式,要达到美国人目前的生活水平,那么,即使把已经开发的所有资源都给中国也不够用,由此可见这种生活方式难以为继。

奢侈浪费严重影响社会公正,导致社会心态失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城乡差距、贫富差距、地区差距大,有限的资源如何分配?改革成果如何分享?人民群众作为社会发展的主体、改革开放的主体、国家的主人,理应获得、享用改革开放的最大红利。而少数人的奢侈浪费、纸醉金迷则与此背道而驰。面对1.22亿的农村扶贫对象、几千万城市低保人口,每年2000亿元的餐饮浪费令人痛心疾首!对照贫困地区农村儿童每天3元标准的“营养餐”,每桌万元标准的公务宴请更加令人气愤!

奢侈浪费严重败坏党风和社会风气,侵蚀党的威信和执政基础。“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历史上,奢靡之风盛行,往往是社会动荡和王朝衰败的开始。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俭与奢的问题,同样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和社会主义的成败。因为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靡之风会泯灭党员干部的意志和追求,使得党员干部贪图物质享受、精神空虚、不思进取、损公肥私、贪污腐败, 最终只能是亡党亡国。

责任编辑:闫文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