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美国人权观和人权实践(3)

解读美国人权观和人权实践(3)

(三)人权实践没有得到正向的价值证明。任何正常的政治设计中,都要做到弥合社会裂痕,实现社会管理的统一有效。国家的管理兼顾有着矛盾冲突的不同人群的权益,兼顾人们当前和未来的需要,兼顾国家的经济、文化和政治安全,这与个体的要求不可能完全同步统一。个人和政府存在不同的权利和责任。保证一个社会的正常运行,不能够对人权绝对化和无限夸张,维持一个社会的基本秩序,必要的强制是具有正当性的,美国国会也曾专门立法,要求美国政府坚持履行社会管理的强制权利。美国不断加码的人权推升,使之成为了宗教式的意识形态,激发和膨胀了个人的利益欲求,无节制地向社会索取超额利益,激发了社会对抗,这无疑于在政治设置中,人为地设定了使管理和社会处于分裂和对抗的体制。在美国和其他西方民主体制的国家,民意尖锐对立,重大决策无法作出,这令美国的思想家十分焦虑。人权抗争导致资本失掉活力、国家走向撕裂的现实,也是美国人权鼓吹者所始料不及的。

绝对人权理念塑造了扭曲的个体人格,催生了个人自由权利至上的新型人群。自由人权学没有人类精神高贵的导向性内涵,却事实上肯定了人的一切本能欲求的正当性,肯定了自我利益高于社会公共利益的正当性,客观上诱导了个体夸大个人权利的虚妄意识,诱导个体膨胀私欲和幽暗的动物欲求。个人至上的权利价值观,使人进入了畸形的和代偿状态的人生。过去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就是憎恨他们不讲公理、为所欲为、无限满足私欲。而现在由于绝对人权的蛊惑,个体的所作所为无异于专制帝王,绝对人权观助长个体成为丑陋的“个体专制”。不正视人性多重性质,执意偏颇地以人性的部分代表全部,执意仅仅反映人本能的欲望,并把其拔高成为神圣的权利,除了可以产生一些激励个人奋斗的附加效果外,就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而言,实际上产生着消极没落的作用。

三、 美国高扬人权旗帜的原因和动机分析

美国从上世纪40年代开始,重新积极宣扬自由人权价值观,并且在法律规范内实施一些人权的保障。美国民众在不触及资本制度的前提下,被赋予了较为宽松自由的环境和较高的福利,拥有一些法律保护的权利。美国的人权思想家都把这些人权行为渲染为坚持理想和维护神圣信念。实事求是地分析,其原因为:

一是雄厚的社会物质财富的促成。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社会物质财富丰富以后,资本和社会统治阶层都会表现出一定的宽容,被迫顺应社会文明进步的趋势。财富成为缓解社会矛盾的润滑剂,推进人权在经济上有着雄厚的保障。

二是社会具有了包容的冗余度。社会经济、文化和文明发展到较高的程度,减少曾经必需的社会管理和强制不会强烈影响到社会正常运行,不会明显地破坏人们共生共存的社会基础。人们在普遍富裕之后,有着希望生活较为宽松和自由的欲望,社会也具有包容这样的需求的条件,提升人们生活合理自由度就成为自然过程,美国加强人权是适应社会进步的需要。

三是取得人权的道义权威的需要。美国对外大肆鼓吹和推动人权,声称人权高于主权,但是对内推行人权却受到资本意志的制约。美国坚称别国必须实行的人权条款,自己却并不履行责任,言行不一,受到了世界各国的质疑。为了表白自己对人权的坚定态度,获得道义上的制高点,美国不得不在国内落实一些人权规则,法律中列入了一些人权条款,人权有了一定的拓展。

四是新的资产阶层的强力推动。资本主义国家更重视的是资本增值和为其提供保障的社会秩序,视自由民主人权不过是形象和掩饰。但是近些年来,有了一个力量越来越大的新的资产阶层,开始与大资本分享部分统治的权利,并且强力影响美国人权的进程。近几十年才新生的资产阶层,包括大公司经理阶层、大的金融证券经营者、社会中介组织、文艺体育明星等。新的资产阶层并不是从维护社会的秩序和资本正常运行中获取利益的,因此他们不致力于维护资本秩序,更有兴趣的是富裕后享有不受任何限制的个人自由,更倾向于相信自由、人权是人的神圣权利,追求一种无政府主义的人权价值目标。新的资产阶层寄生于资本,因此他们不反对、不触动资本的根本制度。资本与这个新的资产阶层有矛盾,现实中常常在人权的扩大和限制的政策选择中发生冲突,资本更重视秩序和政府的效率,新资产阶层更强调扩大人权。但是,两者也有着更大的一致,在用自由、民主、人权对外征服上是一致的,用人权谋求国家战略利益上是一致的。这个新的资产阶层与中产阶级有更多的联系,因此是国内人权活动的有力推动者。

四、 美国对外强行推动人权运动的动机解读

美国资本认为异己的社会制度挑战资本的正当性,因此确立了对抗和瓦解社会主义的政治战略。美国采取人权意识形态的政治瓦解战略,它们清楚社会主义反映了人性中共同的利他的精神,但却没有形成人性中个人需求部分合理安放的机制,因此加强个体人权自由神圣的意识,可以从精神上解构集体主义和利他精神。为此美国采取了强大的人权攻势,从文学、文化层面开始,以具有感染力和震撼力的文学作品等,传播只有个体生命有价值和意义,个人权利最神圣的意识形态,终于以人权战略如愿以偿地改变了一些社会主义国家民众的价值认知。民众对国家的冷漠,对社会、集体的疏离,对个人权利崇拜引发的社会对抗,是苏联和原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瓦解的重要原因。

冷战之后,美国转移了战略目标,人权攻击的主要对象转向中国。美国极为重视以人权战略引发发展中国家内部矛盾,引导社会对立冲突,实现操控这些国家的目的。对于用人权来实现美国现实的国家利益,美国的政论界一直是直言不讳的,他们反复论证推行人权外交虽会有一些损失,但可以获得最大的安全和战略利益。冷战后美国以人权为武器对准中国,既有对异己的意识形态瓦解的政治考虑,但更多地是企图以人权操控中国以获取国家利益。美国统治层曾有过对中国采取政策的争论,包括遏制制裁说与接触交流说,交流接触的政策最终占据了主导地位,具体的接触政策则是向中国输入自由民主人权价值观。美国毫不隐讳接触交流政策的目的就是改变中国民众的价值取向,施压中国政治制度,甚至促使中国崩溃解体,以实现美国的战略利益。美国以接触和交流为诱饵,利用吸引中国人留学、学者访问、文化交流传播,逐步渗透到中国的大学、文化机构和媒体,直至政府机构。以人权的名义宣传个人主义神圣、自由至上的权利神圣,利用中国现今社会人们向往个性化生活的合理诉求,兜售极端的个人主义价值观,解构人们对国家、集体和人民的价值思想的认知。美国学者深入研究中国历史,寻找解构的突破口,处心积虑地以中国文化具有封建性和压制个性为理由,抹黑丑化中国传统文化,使被蛊惑的民众以中国的历史为羞耻,瓦解中国人的民族自尊的精神气节和民族凝聚力。一些青年学生、文化学者被置换了个人权利至上的价值观,进而以所谓的人权作标准,荒谬地判定现行社群的和人民的思想体系是背离普世价值观的,引发了对国家、社会和人民的疏离,直至走到了背弃、不满和仇恨,这些人对社会的恶意攻击重创了中国,美国人权武器的侵犯远远超过1840年以后的舰炮式侵略。美国对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国家普遍地采用人权征服战略,不顾发展阶段和环境条件,一味施压要求发展中国家实行连美国也做不到的人权条款。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