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经济”:将长期存在并有效发展(2)

“农户经济”:将长期存在并有效发展(2)

 中国“农户经济”已经突破“小农经济”的桎梏,获得了新的生命力

什么是小农?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论述:“小农人数众多,他们的生活条件相同,但是彼此间并没有发生多式多样的关系”;“他们进行生产的地盘,即小块土地,不容许在耕作时进行任何分工,应用任何科学,因而也就没有任何多种多样的发展,……每一个农户差不多都是自给自足的,都是直接生产自己的大部分消费品,因而他们取得生活资料多半是靠与自然交换,而不是靠与社会交往”。恩格斯在《法德农民问题》中归纳,“我们这里所说的小农,是指小块土地的所有者或租佃者——尤其是所有者,这块土地通常既不大于他以自己全家的力量所能耕种的限度,也不小于足以养活他的家口的限度”。他还认为,“公社土地是农民生存的第一个基本条件,那么工业副业则是第二个基本条件。于是农民每况愈下。……正如任何过了时的生产方式的残余一样,在不可挽回地走向灭亡”。

中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户(农户经济)已经不是马克思、恩格斯描述的那种“小农”(见下表):土地承包经营农户不是分散、孤立的个体劳动者,而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是双层经营体制中的一个经营层次;土地承包经营农户不是佃农,而是根据“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规定,享有承包土地的使用权(自主经营)、全部收益权(由“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余全是自己的”到“废止农业税”及其附加)、部分处置权(自愿有偿流转权、有条件抵押)的市场经济微观主体;土地承包经营农户的规模扩张不是受制于“全家的力量所能耕种的限度”,而是“人多地少”矛盾的制约,只要满足“土地承包经营权”自愿流转的条件,农户经济的适度规模就能形成;土地承包经营农户不是以“养活他的家口为限”的、自给自足的生产者,而是在时间和空间上广泛流动、就业的自由劳动者。

特别要指出,当前中国的农户经济不再局限于“小块土地”和传统工副业,家庭经营方式已经拓展到一二三产业,家庭劳动力可以自由流动务工、经商,农户经济中来源于非农业、非家庭经营的收入比例大大提高。到2010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5919元,其中,家庭经营收入2832.8元,占48%;非家庭经营(工资性、财产性)收入3086.2元,占52%;在家庭经营总收入中,经营第二三产业的收入已经占到18%。这就是说,当前中国“农户经济”的收入中,来源于经营农业的收入比例只有39.24%,来源于非农业和非家庭经营的收入已经占到60.76%的比例。农民生存条件获得多方面保障,是中国农户经济能够有效发展的最重要原因。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