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祚:软实力与当前国际关系若干问题(5)

张国祚:软实力与当前国际关系若干问题(5)

——答Marc Abramson(马克·阿博拉姆苏)博士

西方媒体因追求卖点而每每罔顾事实、跟风炒作,

中国发展的巨大成就是理论软实力强大最有力的证明

张国祚:以前很多人认为,西方媒体是客观公正的,总是不管政治派别,站在中立的立场上说话。事实上,经过我们近些年的观察,不全是这样。西方媒体最大的问题在于,一味地追求卖点,希望抓眼球,怎样能有卖点、怎样能抓眼球,它们就怎样搞。结果,虚假放大的新闻搞了很多。罔顾事实、跟风炒作、受政府雇佣、替政府说话的假新闻也不少。例如,斯诺登爆料棱镜事件,有的美国人认为他是英雄,也有美国人认为他是美国的叛徒、是间谍,而美国的媒体在没有搞清事情真相的情况下,也跟着政府炒作说斯诺登是中国的间谍,包括美国前副总统切尼也这样讲。但是,我要说,无论坚持什么,反对什么,都要以真知为前提,切尼就没有遵守这一原则。美国媒体这样做,既误导了民意,也误导了政府决策。关于中国软实力强弱问题,美国媒体犯了同样这样的错误。一种理论、一套决策能不能凝聚力量,能不能给国家发展以正确的指导方向,这些都是最重要的软实力。中国共产党把一个贫穷落后的中国发展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怎么能说中国没有软实力呢?首先,对软实力要有正确理解,既不能太狭隘,也不能太宽泛。其次,才是如何看待中国的软实力。这两个问题要搞清楚。事实上,中国的问题非常多,比如贫富差距拉大问题,城乡差距拉大问题,大学生就业问题,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党内腐败问题,社会风气问题,粗放型生产经营方式问题,等等。这些问题不是中国独有的,包括西方发达国家,或多或少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看待中国,不能只盯着这些问题,也要看到中国发展进步的好的一面。一是,从十九世纪中叶到现在,中国什么时候也没有像今天这样富足,人们的生活什么时候也没有像今天这样的好,尽管有人认为中国人民富裕的速度不一样,有的太快了,有的太慢了,但绝大多数人都富了,这是事实;二是,从十九世纪中叶到现在,中国什么时候也没有像今天这样、人民享有这么多的自由、民主、人权,今天的中国人是很有自由、民主、人权的,甚至某些方面比西方国家还要自由,这个可能你们还没意识到。在今天的中国,绝对不会有人因言获罪,被定为“现行反革命”,被关进监狱,绝对没有这个事儿。现在如果老百姓对政府官员有意见,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不像过去一层层控制得很严密,在中国基层,已经进行民主直选了。即使按照西方的标准,中国在民主方面的进步也是很大的;三是,从十九世纪中叶到现在,中国什么时候也不曾拥有像今天这样的国际地位,奥巴马在加州庄园迎接习近平,不仅显示了对习近平本人的尊重,也显示了对中国人民的尊重。今天中国的发展已经在世界上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这是事实,这与中国的软实力密切相关。

国际话语权之争只是政治势力之争的表象,

中国强调话语权主要是针对西方舆论对中国的歪曲和抹黑

Marc:张主任,我们的时间比较少了,我想回到您刚才谈到的西方媒体国际话语权的问题上,可能还有什么缺点,但西方媒体的国际话语权确实存在。自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来,中国中央政府比较强调中国媒体的国际话语权,您怎么分析这个战略?以您的观点,最近,中国有什么进步,还面临什么挑战?

张国祚:第一,我们讲话语权,美国也讲话语权,但我认为,以后双方都应淡化处理。什么是话语权?就是对方愿意听你的话,愿意跟着你走,你就有话语权。约瑟夫.奈也说,美国就是要用拉拢、诱导的办法使别的国家跟着美国走,这是话语权。但我是不赞成这样的话语权的。我认为,我们讲民主,也包括国际关系的民主化。不是哪一方专权,其他各方跟着走,这是不会长久的。我们现在之所以强调话语权,主要是针对很多西方媒体歪曲、抹黑中国而言的。在此情况下,我们说要增强国际话语权,是要讲清真相,让国际社会更加正确地认识中国,而不是要把我们的观点、我们的意识形态强加于西方;第二,从国际话语权格局来看,确实是西强中弱,从媒体的技术、数量、影响面等方面来看,你们西方媒体都是占有优势的。这是事实,当然这种局面正在逐渐发生变化。如果西方不把中国看成敌人,而看作是战略合作伙伴,尽管有差异、有矛盾,但话语权还是可以随着二者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这是问题之根本,话语权只是一种表征,只是反映了政府间关系的性质。中国和美国,真的应该建立一种新型的大国关系,在一些重要问题上追求双赢,合作共赢,而不是零和博弈,否则,最终结果就是二者都是输家。只要把政治关系问题解决了,双方话语权的关系自然会有所改变。

钓鱼岛主权属于中国毋庸置疑

美国对日本右翼势力修改“和平宪法”图谋必须保持高度的警惕

Marc:我们现在回到中日关系,我看到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都发表了很多有关钓鱼岛的背景资料、纪录片等,中国公共外交也从很多渠道宣传中国在钓鱼岛问题上的立场,我还是想请您从软实力角度分析一下,哪些工具是有效的,哪些工具是效率比较低的?目前中国政府如何看待中日关系的前途?

张国祚:关于钓鱼岛问题,如果谈得更远些,中日甲午战争以前钓鱼岛主权毫无争议是属于中国的。但我们现在不必谈那么远,只从二战结束前后谈起。1945年,中、美、英三国签订了《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根据这两个文件,二战后,日本必须归还战争期间抢占的所有中国领土,包括台湾、澎湖列岛和钓鱼岛等领土。而日本现在依据的是《旧金山和约》。《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与《日美旧金山和约》是相互矛盾的。前者是中、美、英三个战胜国签订的文件,后者则是美国与48个战胜国同日本签署的,但不包括当时的新中国,当时在台湾的中华民国也没有参与其中。在没有任何一方能够代表中国的政治力量参加的情况下签订了《旧金山和约》。根据这个和约,钓鱼岛先是由美国托管,后又由美国私授给日本。显然,在涉及中国领土而无中国参加情况下,《旧金山和约》关于钓鱼岛的条文是无效的。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