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浅谈农民市民化的四个步骤
今年以来,关于提升城镇化质量的讨论成为热点。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而不是“人口”的城镇化。“人”的城镇化不仅是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的过程,更意味着农村人口的身份、角色、生产生活方式及行为模式的转型,这种转型就被称为农民市民化。没有这种市民化的转型,仅仅是“人口”向城镇的集聚,带来的就将是低质量的城镇化。因此,提升城镇化质量的核心在于实现农村人口的市民化转型。笔者在调研中深切体会到,促进农民的市民化,需要通过四个步骤解决四个问题。
步骤一:如何获得市民身份
获得市民身份,是农民市民化的第一步。自1958年以来,我国按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的标准进行户籍登记和管理,不同的户籍身份分别享有不同的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以前,城乡之间人口流动性较小,对于什么是农民、市民这个问题,以户籍划分容易取得共识。在改革开放之后,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之后,人口的流动性明显加快。2012年,约有2.6亿农村人口在城市生产和生活,但因为户籍限制而不具有市民身份。这一庞大的人群促发对传统的户籍制度进行必要的、必需的改革。基本的建议是:实行以有合法固定住所和稳定的职业或生活来源为基本条件,把常住人口统一纳入经常居住地进行登记、管理和服务,凡被纳入这个登记、管理和服务体系的,就应该享有市民身份。这样做的好处是,既实现了对城市流入人口的市民化登记、管理和服务,又不直接触动既有的农业户籍管理体系。
步骤二:如何协调相关权益
农民在身份上变成市民了,需不需要剥离原来基于农民身份所享有的权益,这实际上是基于不同身份权益的协调问题。首先,农村土地及其附着物这一农民最重要的权益如何协调?一方面,如果简单地宣告转为市民的农民不再享有农村土地权利是不现实的;另一方面,根据现有法律和政策规定,农村土地还不具备完全的交易、入股、抵押功能,这成为有进城条件和进城意愿的农民实现市民化的严重阻碍。基于此,必须开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围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宅基地、集体林权、村集体资产等,实现从“共同共有”到“按份共有”的转变,将农民的权益量化,并可交易,只有如此才能将农民从土地的利益链条中解放出来,同时又确保其进入城市后拥有基本的发展资本。其次,对于农村土地所具有的保障功能如何承接?实际上,逐渐完备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正在稀释和消解土地的这一功能,下一步的关键是实现社会保障制度的城乡对接、全国统筹,从根本上消除农村人口与城镇人口在社会保障上的差别。第三,对农业户口基于身份所享有的其他社会权益如何应对?比如:农业户籍享有更为宽松的当兵入伍条件和计生政策。对此,一是期待这类政策能够全国一盘棋,不要区分农村和非农村;二是在此条件尚不具备而地方政府的城镇化动力又很强劲的情况下,应允许农民在一定过渡期内享受“双头马”政策,既享有城镇居民应该享有的政治经济权利和公共服务,同时在过渡期内暂时保有基于原有身份享有的权利。
步骤三:如何实现长久发展
随着身份的获得、权益的协调,第三步需要解决的是发展、尤其是长久发展问题。要稳得住、能发展,根本要义是城镇要有强大的产业支撑和发展后劲,为各阶层的人口提供充足的发展机会。当前,很多地方以小城镇作为农民就近就地城镇化的重要载体,比如我省的100个示范小城镇,分为商贸集散型、工矿园区型、旅游景点型、绿色产业型、交通枢纽型、移民安置型六种类型,这就要求根据各自的资源禀赋、产业特点、历史文化、民族习俗等,围绕5个100工程、10大工业支柱产业、10大扶贫产业发展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探索各自不同的产业发展动力机制,实现产与城的互动、人与城的互利。尤其要引导城乡建设模式转型,建设成设施完善、功能齐备、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示范小城镇。比如移民安置型的小城镇,将移民安置小区与工业园区相结合;比如工业园区型的小城镇,建设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区;再比如交通枢纽型小城镇,围绕交通优势作好产业设计和物流规划。
步骤四:如何融入全新环境
在上述问题解决之后,还有一个心理认同问题。很多人虽然在城市劳动、生活,但心理上很难认同、融入城市。这既与城市的包容性有关,又与新市民的自我转型程度有关。这个问题需要相当的时间来化解,但城市仍然应该在这个过程中有所作为。一是要注重城市文化建设,尤其要注重城市精神的铸造,以此彰显城市的开放、包容、竞争、合作品质,引导老市民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欢迎新市民的加入,引导新市民以开放的心态和革新的精神实现自我转型和重塑。二是加强社区建设,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制保障的要求,以社区为重点,探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新模式,强化基层社区对新老居民的沟通力、协调力、服务力和引领力,增强新老市民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总之,农村人口只有在经历了空间的转移、身份的转变、利益的协调、发展的支撑、心理的转型之后,才能真正地实现市民化,成为城里人。而这样的城镇化,才是有质量的城镇化,可持续的城镇化。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