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安全风险及政策选择

大数据时代安全风险及政策选择

大数据给人类呈现的是一幅既美好又可怕的未来图景:美好之处在于,它将给我们带来更大的视野和更新的发现,进而改变我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方式;可怕之处在于,它给我们带来更多的风险和更大的挑战,除了数据本身的安全之外,它更多地关乎人们的隐私。因而,在围绕大数据的众多问题中,安全风险一直是一个焦点。

1

与此同时,信息安全政策或许在目前的公共政策中最为复杂而又至为敏感。在研究和制定大数据发展的政策中,需要打破思想上的束缚,做到与时俱进,与网俱进;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集中统一指挥与协调机制和好的顶层设计,来理顺“九龙治水”的乱象,避免政出多门;需要处理好发展与安全的辩证关系,摆布好自主、可控的轻重缓急;需要主动平衡全球治理的责权利。

世界大事,必涉中国,中国之事,必顾全球,我们要有一个宽阔的国际视野,习惯以大国的责任和态度与国际社会共同治理日益技术化、数据化的世界。要主动平衡责权利,以国际通行方式,打好“中国牌”,以我们在市场、人口、发展阶段等方面的比较优势,求取我们最大的发展和安全利益。

直面五大安全挑战

大数据是社会高度信息化的必然产物,其安全风险是信息安全的组成部分。由于大数据主要来源于大联网、大集中、大移动等信息技术的社会应用,大数据已经成为网络社会的重要战略资源。它将网络空间与现实社会连在一起,将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熔于一炉,将信息安全带入到一个全新、复杂和综合的时代。

大数据事关国民经济运行。大数据堪称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慧城市等国民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高度依赖的信息基础设施“血液”,这些重要的信息系统、基础设施网络化智能化程度越高,安全也就越脆弱;速度越快,风险也就越大。只有健康发展,才会能力无限,一旦安全无法保障,定会造成巨大灾难。

大数据事关社会政治稳定。我国网民已近6亿,每时每刻都在产生着、消费着大量的数据。网络的放大效应,传播速度和动员能力越来越大,各种社会矛盾碰头叠加,致使社会群体性事件越来越频繁,社会维稳压力不断增大。这些群体性事件的爆发非常快,预测非常难,给国家的管控带来很大的冲击。对群体性事件的预防、疏导和处置,同样是一场越来越大数据化的挑战。

大数据事关个人隐私保护。在信息时代,我们可以利用的信息技术工具无处不在,有关我们的各种信息也同样无处不在。在网络空间里身份越来越虚拟,但是隐私越来越重要。哈佛大学近期的一项研究显示,只要知道一个人的年龄、性别和邮编,从公开的数据库中便可识别出该人87%的身份。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