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怎样走好群众路线(2)

四川:怎样走好群众路线(2)

向春玲:社会管理应该是一个常规性、基础性、根本性的工作。在经济管理中,比如说你去问一些老板,问一些企业家,你说你做经济管理是不是等到你生产上出事了,销售出事了,流通出事了,分配出事了,再去做经济管理?企业家不会赞同,那样的管理,只是应急管理。而社会管理和经济管理一样,也要有日常性,要在基础上、从根本上来做好这项工作。社会管理一定要从源头上做起,在社会管理工作的全过程要有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一种责任感,而不是等到真正出事之后,等到在下一阶段,由综治委、公检法出动,那样的话就非常被动了。只要对老百姓的事情上心,就会实现社会管理的创新。社会管理不是要标新立异,而是要政府回归服务宗旨,为人民办事,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在服务中实施管理。

记者:程先生长期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从事政策研究工作,如何看待我们在现阶段集中、反映各阶层人们的意愿和诉求上的体制优势?

程湘清:和谐社会应当是稳定有序、长治久安的社会。怎样防止内乱?怎样保持国家长治久安?怎样才能跳出“先兴后衰”、“人亡政息”的历史周期律?一句话:要靠民主和法制。民主不仅表现为工作作风,更重要的它是一种国家制度,从国家层面讲,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基层层面讲,是群众自治制度。我国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民主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最早始于城市。后来主要形成居民自治制度和村民自治制度。它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共称为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事实证明,在基层,只有坚持依法办事,按制度办事,才能有效化解矛盾,才能充分反映群众诉求,才能形成稳定、持久的调节机制,真正加强、促进和创新社会管理。

社会管理要构建多元化参与主体

记者:在新形势下,社会组织对社会管理工作意义重大,社会组织如何发展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向春玲:社会组织是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走群众路线不是说领导要挨个到成千上万老百姓那儿去,这不现实、也不可能,而是通过组织这个渠道,把群众的诉求表达出来。发展民间社会组织,就在国家与分散的社会成员之间形成了一个中介力量,一方面,社会组织能够代表所属群体的利益下情上达;另一方面也能以桥梁纽带身份把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上情下达,还能进行不同群体的利益协调和对话。在此,民间社会组织起到政府和社会成员矛盾缓冲带的作用,为人们的利益表达提供了多种渠道与合法的表达方式。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本质在于重构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我们要建设有限政府,凡是市场能做的,政府就必须交给企业来做;凡是社会能做的,政府就必须交给社会组织去做。从治理国家来讲,政府是主导,它可以通过国家强制力和行政组织资源管理社会宏观的公共事务;从管理社会来讲,社会组织是主力,它直接地了解社会成员的具体需求和具体利益,及时地向政府反映和表达社会成员和利益群体的意见,并通过非官方的力量动员和开发社会资源,管理社会具体的事务并从事政府无力顾及的一些公共服务。

毛寿龙:社会管理创新实际上就是政府管理创新,当然也是一个社会能力培养和自我发展的进程。政府要改革,但如果社会本身缺乏能力建设,很多问题又会找到政府。最简单的例子比如在政府职能下沉以后,招了很多协警,招了很多城管,包括居委会,包括社区,在这个领域也是一样。由此一来就出现了很多问题,为什么?因为哪些事情应该是社会做的,哪些事情应该政府做的,政府和社会之间的关系没有搞清楚,政府承担太多的事情,所以,就出现了一些问题。这时候应该发展完善一批社会组织,把社会本身的能力培养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应对精细化管理,尤其是对社会组织和政府行为的规则给予更多的关注。社会管理创新的持续性、累计性与多方面参与紧密相连,公共性越强,方方面面的参与性越强,得到的资源和支持力度越大,这个创新越可能持久,越具有生命力。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