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若干趋势(3)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若干趋势(3)

七、现代文明与社会主义从传统到现代的发展

强烈的“文明冲击”不能不引发人们对现代文明与主义、尤其是与社会主义关系问题的思考,而这既是一个深层次思想理论问题,又是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关系着中国现代化与文明发展,关系着世界社会主义的今天与明天。

首先,资本主义创造了现代文明,是在现代文明矛盾的基础上产生了社会主义。文明是人类脱离原始状态而发展成熟的社会状态,是人类物质和精神生产的创造和结晶。它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社会生产关系的变更以及社会文化的进步而不断向前发展。现代文明是与中世纪的文明相对而言的文明,资本主义开创了现代文明的时代,现代文明的产生是历史的进步、文明的发展,但也有其历史与阶级的局限,正是在现代文明矛盾发展的基础上社会主义应运而生并获得发展。

第二,社会主义是现代文明的发展,开创了发展的新阶段。社会主义,一方面,在西方改造了资本主义现代文明,使今天西方国家经历了不同程度的社会化,生长着大量的“新社会因素”并大多步入当代,成为新资本主义。另一方面,在东方开辟了落后国家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在世界现代化潮流中,苏联、东欧和中国等前现代社会率先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一种全新的现代化实践。这些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后,首要的根本的任务就是实现现代化,把社会主义建立在现代文明基础上。社会主义在与现代化自觉不自觉地碰撞、变奏中推进,得失成败交织,经验教训并存。

第三,在建设现代文明的过程中,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将经历从传统到现代的新发展。现代文明的新发展使传统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面对新挑战,“两种主义”各有优势,都有潜力,相互吸收与融合。在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将经历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而吸收现代文明成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定能够开创现代文明发展的新纪元。

社会主义从传统到现代的发展,其意义就是指社会主义对时代的适应,及在此基础上社会主义理论、实践的创新和与时俱进;就是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超越;就是在推进中国现代事业和在现代化建设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涅磐”。

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的新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的相互关系,是研究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不科学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其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中的地位就不能真正认识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研究和回答这个问题,有很强的理论性、现实性、知识性、复杂性和挑战性,需要从如下三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是实事求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关系进行“大写意”式的历史与逻辑描述,目的是从世界社会主义的历史演进中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产生和由来,再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的整体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方位。历史表明:近代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随俄国革命产生,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相联;新中国的建立是社会主义“一国到多国实践”进程中最重大的事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则是以世界社会主义改革浪潮为背景,是借鉴各国改革的历史经验的逻辑结果,是科学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性飞跃的最大“亮点”。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是中国党和人民长期艰难探索的结果,还是世界社会主义历史逻辑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世界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

二是解放思想,从理论、实践的多个层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世界社会主义的辩证关系进行具体、深入的论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封闭地产生,也不是孤立地存在和发展,而与其他社会的主义和运动,有一个相互关系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其他的社会的主义,不是绝对的对立,也不是简单的同一(或趋同),而是对立的统一。从理论内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吸收、借鉴了其他社会主义的积极成果,是一种有实践、民族和时代特色的社会主义。从政治实践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超越了其他“主义”代表的政治立场和社会利益,代表并实现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而从理论与实践结合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是超越了其他主义,正确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与规律。值得指出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一种“超越”,不仅是一种选择,更是一个目标、一种实践、一个伟大的事业和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

三是与时俱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关系进行新的理论概括,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地位和世界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指南,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世界范围社会主义实践的重要成果,反映人类历史规律、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和无产阶级执政党的执政规律,也因此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与世界意义。一句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世界社会主义的亮点和生长点,不认识这一点就不能正确认识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的新发展及其趋势和特点。

九、生活化与“社会主义在生活中”发展

社会主义在生活中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当代世界的一个现实、一个发展态势和一个重要命题。

首先,在500年历史中,社会主义作为一种以社会利益和社会价值为本的社会改革和建设的系统主张经历了从“理论空想之中”的社会主义、“科学理论之中”的社会主义、“实践之中”的社会主义,到社会主义生活化,走向“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之中”的社会主义的飞跃。

历史向今天,今天世界和世界社会主义也向我们提出了“社会主义在生活中”的命题,即要求社会主义进入生活、变为生活、实现于生活和改造生活的要求。套用列宁的说法就是:现在一切都在于生活,现在已经到了这样的关头:社会主义在变为生活,社会主义在由生活赋予活力,由生活来修正,由生活来检验。

其次,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发展体现、发展着生活化这样一种趋势,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可以说也反映了这样的趋势,代表了这样的方向。改革开放的实践就不断地提出“社会主义在生活中发展”的命题。30多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就是对现实生活之社会主义价值的发现,对现实生活之社会主义价值的呼唤,对现实生活之社会主义价值的建构,尤其是对现实生活之社会主义价值的检验和落实。

最后,我们要从实际出发,把握社会主义生活化的趋势,让“社会主义在生活中”的愿望变为现实,实现生活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世界社会主义的新发展。

一要牢固地树立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价值理念,努力促进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传统社会主义有制度没有价值,有集体的人没有个体的人,因此,失去了价值目标和个人基础,也使社会主义远离人们的美好生活。今天要更好地认识制度与价值的辩证关系、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有机结合。

二要有一种现实的、生活的世界观和社会主义观,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新要求。信息化时代、全球化时代人们的生活和意识趋向于强调自我和个人生活,自由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已演进到深入人的个体、个性和感觉领域的深层研究与思考,我们的社会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当然也不能忽视生活中的这一社会存在的趋势和特点。

三要进一步实现制度改革和创新,尤其是找到社会主义的具体实现形式。比如“猪肉问题”与制度创新,不仅要考虑国家对市场的宏观行政调控、调节,还要建构生产和消费的合作组织和体系,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又比如人民群众当家作主原则有赖于通过改革创新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在这方面,一是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看到民主和权利不仅是手段而且尤其是目的,是人民的政治利益,是以人为本的题中应有之意;二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成功地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因此中国共产党也一定能够进一步完成政治体制改革,建立起创新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三是适应人民的新期待,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上日程,尽管社会主义民主的实现是一个长期过程,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从现在起就要认真研究,要有一个“路线图”,给人民和时代一个交待。

四要进一步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实现说法和作法的统一,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为丰富的实践。要发扬党的传统作风,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尤其是重视知行合一、言行一致的问题。

五要进一步建设好我们的党,共产党人要率先垂范,使党的先进性和进步性体现在党的政策实践和亿万党员的生活和行动之中。邓小平讲“中国的问题,关键在党”。我们的确要进一步建设好我们的党,共产党人要率先垂范,让党的先进性和进步性体现在党的政策实践和亿万党员的生活之中和行动之中。

总之,“社会主义在生活中”发展,我们的社会主义要面向生活,面向生活的世界社会主义是当今发展的重要趋势。

综上所述,21世纪十年“历史没有终结”,当代世界社会主义有新发展,其发展状态是“既在发展,又颇艰难”,在“发展中和探索中”。从整体上看,世界社会主义不是一种模式而是多种模式,世界社会主义发展不是单一发展而是多元发展;与世界发展态势相关,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是一种辩证的发展、一种全球化发展、一种生态化发展、一种生活化的发展、一种与时俱进的发展、一种现代文明的新发展;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是一种学习、借鉴和超越,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一个亮点和重要的生长点。

认识当代世界社会主义新发展,明确其态势,把握其规律、特点的目的是坚定社会主义信心,明确社会主义的方向,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促进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基于上述分析和目的,我们认为一是要科学把握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态势,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地位,坚定不移、开拓创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为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发展作出新贡献。二是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际战略,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三是要积极发展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社会主义政党的关系,加强交流、深入对话、学习借鉴、共同促进,为世界社会主义政党关系的健康发展作出贡献。四是要加强当代国外社会主义研究,实现以引领、对话、综合、基础为方向的学科创新和发展,使学科研究为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作出贡献。

责任编辑:闫文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