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位领导干部在上党课时,提醒每个党员干部思考:自己之于人民群众这湾活水,究竟扮演什么角色,是蜻蜓、鸭子还是鱼?这一提醒,发人深思,逼人照照镜子,对号入座。
“蜻蜓点水”式的深入,群众深恶痛绝。有些领导干部也到群众中,但是“坐着小车转,隔着玻璃看,中午吃顿饭,临走说声‘好好干’,什么事也没办”。更有甚者,有些领导干部追求的是自己“电视有影、广播有声、报上有名”,而不是关心群众、了解群众、服务群众。这些人“身入”不够,更谈不上“心入”,如此蜻蜓点水式深入群众,只能浅尝辄止、走走过场,不仅促进不了工作,反而会给基层增添麻烦。
“鸭子浮水”式的深入,同样有悖宗旨。有的领导干部到群众中是漂浮在上,做做样子,沉不下去,更可气的是,他们浮光掠影以后,常常胡乱发号施令,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这种严重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部署多、落实少,说功好、做功差,导致一些工作在一片表态声中走了样,在一片落实声中落了空。他们不愿真抓实干,忙于迎来送往,陷于文山会海,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满足于当“传声筒”、做“中转站”。如此高高在上,必然脱离群众,贻误事业,同样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深入群众。
“如鱼得水”式的深入,最受百姓欢迎。毛泽东同志曾有过很形象的比喻:“党群关系好比鱼水关系。如果党群关系搞不好,社会主义制度就不可能建成;社会主义制度建成了,也不可能巩固。”其实,党员领导干部的“鱼”,与人民群众的“水”,本来是命运共同体,鱼儿一刻也离不开水,离开了群众,就一无所有,甚至要灭亡。所以,领导干部应以一个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多到基层去、常到群众中,始终与人民群众在一起,才能倾听到群众的心声,才能吸收到机关里所得不到的养分,制定的各项政策措施才能真正落实、管用。
我们党正在带领人民群众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奋进。艰巨的历史使命,要求每个领导干部都认真照照镜子,从蜻蜓、鸭子和鱼的“众生相”中找到自己,不做点水的蜻蜓,不做浮水的鸭子,争做活蹦乱跳的鱼,穿行于人民群众中间,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带领人民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