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家事

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家事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明确要求,要“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以县处级以上领导机关、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为重点,切实加强全体党员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教育,把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作为切入点,进一步突出作风建设,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开展此次活动的目的、宗旨十分明确。如何让活动落到实处,收到实效,让群众满意?答案尽管有很多,但笔者认为,只要领导心中始终想着群众,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家事倾心去做,就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样的例子,在工作中并不鲜见。

今年2月初,兵团一位主要领导来石河子调研时的一段故事至今依然让不少人感叹。很多时候领导调研的路线,都是有关部门事先安排好的,其目的只有一个:让领导多看成绩,少看不足。然而正是为了避免只看成绩不看问题,这位领导来石河子之前,不仅没有通知当地领导,也没给基层打招呼,而是驱车随机来到一个团场。正是这次看似无心的调研,让他走进了该团条件最差的一个连队,认识了这个连队生活条件最差的一位老人。当看到老人依然居住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的低矮破旧的平房里时,他不仅将随身携带的所有钱掏出交给老人,还叮嘱身边的工作人员立即通知该团领导,将老人安排到养老院居住。当地职工闻听此事后,称老人遇到了“贵人”。

百姓何其需要这样真心为他们解忧、排难的“贵人”!而这样的“贵人”,一定是来自于扎扎实实地深入到职工群众中,为他们谋利益的人群中。可以想像的出,一个领导干部如果只是安安静静地坐在办公室里听取汇报、看材料,或是按照安排好的路线去调研,是很难看到职工是如何工作、生活的,自然也就很难听到“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看到百姓真实的生活状况。长此以往,又如何能“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成为百姓呼唤的“贵人”?

要走群众路线,就要胸怀人民,心和群众在一起跳动,情和群众系在一起,把群众的所思所想当成自家的事,把群众的困难当成自家的困难,问问百姓还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希望解决。这样,就会自然地和群众打成一片,就会赢得百姓的信赖。与此同时,以小见大,当地群众会从一个领导干部务实的行动上感受到党的温暖,从而萌生“有困难找组织”的想法。领导干部何愁不会和群众打成一片?

要走群众路线,领导干部就要放下架子,怀揣一颗真挚的心,自觉主动地融入到群众中去,和百姓交朋友,听他们说心里话,才能找到社会热点、焦点所在。遗憾的是,在实际工作中,一些领导干部不仅很少深入到群众中去,即使到基层调研,也往往是形式大于内容,以听听汇报、看看材料为主,而不是面对面地与群众交流,认真倾听群众的呼声。如此,还能把准百姓的脉,赢得百姓认可吗?俗话说,交人要交心。领导干部要与百姓交心,才能得到百姓的心。

要走群众路线,领导干部就要多一份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少一份功利意识和享乐意识,常思如何为人民谋利益,常存人生之高远境界,常念百姓之福祉,方能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成为百姓的贴心人!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