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城镇化=调节性、长期性
城镇化的一大功能是调节,是双向流动。既可以由大城市流向小城镇,即是由集中到分散。布局于就业压力大、消费长期居高不下的大城市周边,有效调节大城市的交通、生活压力。使大城市智力、财力、人脉等资源充分流动产生更大回报;也可以由小乡镇聚合为大城镇,即是由分散到集中。布局于乡镇集合区,实现各类资源整合集约高效运用。
城镇化是城市化的过渡性版本,绝不能急于求成。应该稳步建设五十年以上,其灵魂是提高人民生活立业幸福指数。乡村、城镇同步规划,随着城镇化深入推进,空心化的村庄要充分利用,开辟为农家乐旅游或产业园,或生态保护区;农业现代化、工业化、信息化同步规划,增强从农民到市民、生活方式、生产方式转变的实力,走经济转型、生态优先、民生保障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城乡居民政治经济生活同步规划,逐步消除城乡居民享受国家在医疗、养老和参与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不平衡。衡量城镇化是否成熟的标准,在于人民是否因为城镇化而有了幸福的生活?产业是否实现了有效的调整转型?是否对周边的城市或者乡镇发挥了调节和提升的作用?政府是否实现了精干高效廉洁清明?
城镇化是顺应经济的、政治的、生态的客观规律和世界潮流所作的一项重大决策。在中国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波澜壮阔的大变革,是五千年的农业社会向着工业化、信息化社会实现无缝对接的战略选择,符合国情和人民期盼。故此,在城镇化建设中就要以发展的眼光,充分考虑百年后的可持续性。让城镇化架起乡村与城市之间的桥梁,让这颗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进程中,洒下的金种子,在自然的阳光、雨露哺育下,在民主、产业的滋养下,爆发出蓬蓬勃勃的生机。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