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服务型执政党,为我们进一步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指明了方向。建设服务型执政党要把服务作为开展工作的切入点,将服务贯穿于党的全部执政活动中。
强化服务理念。面对思想多元、利益多样、价值多变的考验和挑战,我们党要不断强化服务至上理念,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最高位置来对待、把群众利益作为最大利益来维护、把民生疾苦作为最大问题来解决,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切实履行好为人民服务的职责。不断强化全心服务理念,要甘于做人民群众的“服务员”,要摒弃长期以来形成的习惯于行政命令、开会发文件和下达指示的思维定式,主动深入基层,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需,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确保服务群众取得实效。
增强服务功能。服务功能是党的执政能力在实践过程中的拓展延伸和具体体现。只有增强党的服务功能,才能不断提高党的服务能力。要增强教育引导功能,积极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群众路线教育,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始终把服务群众作为各项工作的基点和归宿;要增强利益表达功能,科学构建利益表达机制,拓宽利益表达渠道,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表达提供力量支撑和利益诉求环境;要增强社会整合功能,统筹兼顾各方利益,有效化解社会矛盾,以形成良性互动的利益调节格局,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突出服务重点。作为执政党,我们党的服务领域主要体现在服务科学发展、服务社会、服务基层组织、服务党员、服务群众五个方面。服务科学发展,就是要积极探索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将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促进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服务社会,就是要妥善处理好新形势下的利益关系,有效化解社会矛盾,推动和谐社会建设。服务基层党组织,就是要改变过去上级党组织对下级党组织更多地强调责任和任务的做法,及时了解并解决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服务党员,就是要改变过去更多地强调党员的义务的做法,注重维护党员在党内生活中的主体地位,保护党员的合法权益。服务群众,就要通过转变服务作风,提高服务效能,不断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
优化服务方式。要在坚持传统服务方式如深入基层征求意见、上门走访等形式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服务群众。要充分利用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优势,积极推行网络化服务,建立以党员干部为骨干的服务队伍,以整合各类服务资源为手段,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基层党组织服务网络体系。要主动适应服务对象多元化的特点,积极探索个性化的服务方式,把服务触角延伸到社会各阶层,实现社会成员服务全覆盖。
健全服务机制。机制建设具有根本性、长期性。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服务机制,使服务常态化、规范化,是建设服务型执政党的关键所在。要创新服务科学发展机制,通过健全科学有效的引导机制、协调机制、社会响应机制、决策机制、应急机制,不断提升党的服务水平。要围绕服务社会,构建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以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要围绕服务基层党组织,建立健全服务保障机制和政策导向机制、扶持奖励机制,为基层党组织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要围绕服务党员,健全党员权利保障机制、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充分发挥党员在党内生活中的主体地位,使党员时刻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要围绕服务群众,健全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群众权益维护机制、民意表达机制、扶贫帮困制度等,及时了解群众的愿望和要求,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党的关怀与温暖。
(作者单位: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