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调研,收获民意“一箩筐”

微调研,收获民意“一箩筐”

核心提示:两天来,我以不定时间、不定线路、不定方式、不定对象的方式到乡村进行“微调研”,收获颇多,可谓获得民意“一箩筐”,这也给了我诸多启发。直接联系群众,才能真正掌握社情民意的第一手资料,才能把群众路线走好、走实。

8月3日,星期六,我利用休息时间到曹庙乡调研。行前没有跟乡里打招呼,我自己没有确定具体到哪个村。汽车行驶到曹庙乡尤岗村时,沿着一条窄窄的水泥路开了进去,在村庄最东端的一户人家门前停下来。这家主人叫孙家良,今年72岁。我问老人对乡里、村里的干部工作有什么意见建议,老人说了两条。一条是这里的乡村公交每天都在路上跑,几乎都是空跑,没有人坐。另一条是农民买不起墓地,一块桌子大小的墓地,要上万块钱。随后,我又随机走访了几户人家。当晚,我立即让交通局迅速调研全县公交车运营情况,解决公交车利用率降低问题;让民政局尽快调研墓葬问题,降低墓地价格,免除群众后顾之忧。

8月4日,星期日。一大早,我悄悄来到双沟镇刘符套村摸情况,了解农民对县里正在推进的“三个集中”(土地集中流转、项目集中建设、人口集中居住)的真实想法。

村民符德斌家有10多亩地,全部自愿流转出去了。老符告诉我说想有块小菜园,自己种些蔬菜,降低生活成本。在接下来随机走访的几户中,大家的意见大同小异,他们都积极支持“三个集中”,但希望政府把好事做好做实。

在与群众的交谈中我发现,很多群众对县乡的政策不是十分了解,比如拆迁补偿标准、惠农政策等。我当即要求双沟镇发动镇村干部,把征收安置赔偿政策等告知村民,把账清清楚楚地算给群众听。

在调研中,我还发现,随着农村青壮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老人养老问题比较突出。我想,在推进乡镇“三个集中”特别是人口集中的过程中,务必要解决好留守老人养老问题,比如在集中居住区规划一定比例小户型、适合老人居住的住宅。

双沟镇以产业园为依托,承接附近农民打工带动本地农户就地就业的做法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这让我想到,今后人口集中的小区,都要有创业项目点,为村民提供更多就业岗位。这将作为一项刚性的要求,纳入今后的人口集中工作考核中。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我提出在双沟镇搞试点:在农民集中居住区附近,划出一片土地来,每户分配1~2分地给农民做菜园。

两天来,我以不定时间、不定线路、不定方式、不定对象的方式到乡村进行“微调研”,收获颇多,可谓获得民意“一箩筐”,这也给了我诸多启发。直接联系群众,才能真正掌握社情民意的第一手资料,才能把群众路线走好、走实。

(作者系江苏省泗洪县县委书记)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