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东到西的同与不同:李克强区域经济政策关键字

从东到西的同与不同:李克强区域经济政策关键字

李克强足迹:从东到西的同与不同

如果从区域经济角度来看,以8月19日为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甘肃调研考察可能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这一天,他对于西部区域经济政策进行了全面的阐述。

从今年3月末开始,李克强在其上任之后,已经分别在苏、沪、桂、冀、甘肃等地考察调研,并对区域经济政策进行了详细的解剖。仔细梳理李克强在几个地区的日程和讲话,可以非常清晰地描绘出新一届政府中国区域经济政策的轮廓。

虽然各个区域特点不一,新一届政府对各个地方也提出了差异化的政策,但在几次调研中的多个场合,区域经济政策有一个共同的重要指针——开放与改革。无论是东部还是中西部,都非常强调以改革、以开放促发展,推进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统一市场体系建设,实现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区域发展格局。李克强还强调,无论是东部还是中西部,都要坚持民生优先。

苏沪站:以开放促改革

今年的3月27日至29日,李克强在江苏和上海考察调研。

此轮调研日程大体有四:新桥镇、田娘农场和上港集团,之后还召开了部分企业座谈会,并听取了四省市负责人汇报。

新桥镇的主题词是小城镇规划和建设,田娘农场则是农业发展与改革。此次考察调研中,可以看到这么一些主题词。

对于现代农业,东部发展现代农业的内涵重在制度革新。在这方面,土地流转改革等方面的新尝试可能非常具有意义。李克强强调,通过股份合作、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等多种形式发展现代农业是大方向,在人多地少的地方探索经验,对新型城镇化会形成有力支撑。

在上港集团的大楼上,自贸区试验区则是一个关键词。在这个主题词背后,是这么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辐射带动:在外高桥保税区考察时,李克强勉励上海港发挥长江黄金水道龙头的作用,辐射带动沿江港口和中上游腹地发展。

其次是“开放型经济”。进一步扩大开放是东部经济政策的核心之一。李克强鼓励支持上海积极探索,在综合保税区基础上,研究如何试点先行,建立自贸区试验区。开放策略其实是李克强推动经济转型的一个抓手,李克强强调,推进新一轮对外开放,用倒逼机制推动转型升级。

而推动转型升级的重点在服务业,这亦与建设开放型经济的政策相关。李克强说,开放的过程中的改革将释放制度的红利;开放本身也给中国带来很大红利;机遇和挑战并存,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服务贸易上,“服务业发展起来恐怕要靠开放来倒逼”。

河北站:新增长极

李克强在河北邯郸、邢台、石家庄的考察是在6月7日至8日。

此次行程中,包括了邯郸县裴堡东村,光伏组件生产企业邢台晶龙公司,河北师范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和环境监测站。之后,李克强召开会议,分析当前形势,研究部署进一步扩大内需、改革投融资体制、促进转型发展等相关工作。

此间正值中国经济上半年收官之际,关注点明显注重在农业、价格、就业、增长等等方面。这些方面,决定了中国的宏观调控政策组合如何取舍。此间,中国经济增速仍在合理区间,但也面临很多困难和严峻挑战,特别是就业压力较大。

此种背景也体现在此次调研中,在邯郸县裴堡东村,关注的是农业生产与价格。在大型光伏组件生产企业,关注的是这个受国际贸易冲击较大的行业的状况。在河北师范大学就业指导中心,李克强仔细询问相关情况,察看就业数据。

此次对环境监测站的调研,对于中部地区有特别的意义。中部是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主要地点,污染西移,一直受到很多诟病。此次调研中,李克强说,环保部门要分析污染物来源,加大环境治理和环保执法力度,督促企业落实环保责任,促进环保产业发展。

在李克强的定位中,环渤海是中国最有潜力的新增长极。其作用独特、区位优越、基础雄厚,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李克强说,国务院有关部门要统筹研究环渤海经济带规划,中央、地方、企业等各方共同努力,把环渤海地区打造成为我国经济增长和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李克强在环渤海省份经济工作座谈会上称,希望环渤海地区大力推动改革创新,着力调整优化结构,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加快区域合作步伐,构建区域合作发展的协调机制,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统一市场体系建设、社会保障制度对接为重点,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取得更大进展。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