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站:新的战略支点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广西考察调研的时间是在7月8日至9日。
在广西的行程包括:深水大港钦州港;了解甘蔗种植情况和价格变化波动;到自治区发展改革委调研;召开部分省区经济形势座谈会并作重要讲话。
相对于河北站,广西站的考察呈现出了一个非常不同的特点:虽然同样是考察农村,但是关注的问题明显不一样;问题同样是全局性的,但增加了非常多的对一些区域性特点概况非常强的政策表述。
其中,新的战略支点,是对于当地更具指导意义的概念。李克强说,广西是中西部地区唯一有沿海大港的省份,现在产业由东向西转移加快,要顺应这一趋势,扩大向西向南开放,以开放促发展,打造我国西南和中南部新的战略支点,更有力地辐射、带动腹地发展,促进结构优化,提高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此次考察调研中,李克强指出,把中西部地区发展起来,是区域结构优化的重要内容,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应有之义,中央财政将持续不断地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李克强说,中央财政会通过盘活存量资金,持续支持欠发达地区发展,使老少边穷地区群众吃上“定心丸”。
此次调研也突出强调了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是释放改革红利,促进经济增长的重大举措。李克强来到自治区发展改革委,仔细询问国家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是否放下来了,取消审批效果怎样,有什么建议。他说,纸上谈兵不如下马服务,要从过去坐等审批转向主动加强为企业为基层服务。
李克强在广西的考察调研,再次强调了区域协调发展。他说,推进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统一市场体系建设,实现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区域发展格局。
甘肃站:差别对待和向西开放
8月18日以来,李克强在甘肃考察调研,去了达岷县重灾区梅川镇,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也去了兰渝铁路木寨岭隧道施工现场,到兰州大学了解就业情况,还召开了召开促进西部发展和扶贫工作座谈会。
此次考察调研,对西部开发、扶贫有很多重要的提法。李克强说,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突出表现在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而发展最大的回旋余地在中西部。
在李克强的视野中,铁路对西部发展有重要意义。李克强18日来到兰渝铁路木寨岭隧道施工现场。他对相关负责人说,西部铁路开发意义重大,是人民翘首以盼的。再者,中西部正在接收东部的产业转移。铁路的建设对扶贫,以及产业的发展有意义,西部发展是中国最大的回旋余地所在。他说,西部发展起来,拉动了就业,国家的就业就更有希望了。
铁路投资其实是差别化区域经济政策的一个部分。李克强说,西部大开发在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格局中具有优先位置,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也是促进社会公正的必然要求,要实行差别化的经济政策。重点基础设施建设更多地向西部倾斜,加快构建完整的铁路、公路骨架网络,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
在西部开发政策中,向西开放是一个值得注意的政策指向,西部的区位优势,在过去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而李克强强调,发挥区位优势,扩大向西开放,拓展交流合作发展空间。
西部地区基于不临海、缺乏出海口、市场有限,区位上处于劣势。不过,最近几年以来,中亚经济的整合以及中亚市场一体化的进程,中国对其实施开放战略的必要性越来越大,西部的区位优势也越来越凸显。对西开放,其实是对接包括中亚、南亚、俄罗斯等周边国家在内的资本、技术和人才。这些要素对于西部的发展,同样意义重大。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