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收看人民网视频访谈节目。7月11日至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时候指出,全党同志要不断学习领会“两个务必”的深邃思想,始终做到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实事求是、一心为民,继续把人民对我们党的考试、把我们党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各种考验的考试考好。今天人民网理论频道非常高兴请到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研究会会长石仲泉做客我们的“群众路线大讲堂”栏目,就牢记“两个务必”、反思“四风”问题和大家进行在线交流,首先欢迎一下石主任。石主任您好。
[石仲泉]:你好,网友们好,又见面了。
[主持人]:欢迎石主任。我们今天要聊习总书记在河北调研的时候指出的一系列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们知道,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基层调研的时候,他强调全党要牢记“两个务必”,在您看来,这样的强调对于活动接下来深入开展有什么样的重要意义呢?能不能跟我们讲一下习总书记这次调研的一个背景?
[石仲泉]:可以说,我们党从改革开放以来,几任总书记就职之后,从江泽民、胡锦涛到这次习近平,都要到西柏坡去看一看,也都提出牢记“两个务必”。为什么历任的总书记都要走这样的程序呢?我想就是由于“两个务必”思想太重要了。它不是简单的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讲了这么一个很重要的话,“两个务必”,主要是这“两个务必”的思想关系到我们党的生死存亡问题。“两个务必”说起来话不长,要谦虚谨慎,要戒骄戒躁,要艰苦奋斗。但是,它的思想内涵非常深刻,它是对历史经验的一个深刻总结。
[石仲泉]:这“两个务必”思想是怎么来的呢?话是在七届二中全会讲的,但思想是来源于在抗日战争后期的时候,在1944年抗战形势基本上明确了,在1944年3月份的时候,郭沫若在重庆写了一篇文章《纪念甲申三百年祭》,讲什么呢?讲大明王朝,明朝灭亡了,推翻明朝的李自成进了北京城,李自成进北京城很艰难的,造反18年,最后在北京城建立了大顺王朝,这个是个短命的,42天就完了。他为什么写这篇文章呢?就是牢记这么一个历史的教训,不能骄傲,你骄傲就会亡党亡国,就会腐败。所以,毛主席看了他这篇文章非常兴奋,认为讲得好。当时在延安也正在搞整风,就把郭沫若的文章作为整风文件推荐给全党的干部来学习,就说我们小胜不能骄傲,大胜更不能骄傲。如果骄傲了,那就是李自成的下场,我们不能学李自成,所以他就说,郭老,我们现在在延安非常谨慎,如履薄冰,如果有什么错误,希望郭老随时给我们指出来,我们一定要认真改正。这是1944年有这篇文章,郭老的。
[石仲泉]:第二年,1945年7月份,党的七大开完了,胜利形势在望,8月份,日本就投降了。这时候从国统区去了几个民主党派的人士,包括在国民党内算是比较开明人士到延安去访问,其中就有黄炎培,和毛主席在窑洞里面进行交谈,他就提出来一个问题,根据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有些王朝都是短命的,其兴也悖焉,其亡也忽焉。兴盛很快,但是垮台也很快,这似乎就是个历史发展的周期规律。所以,他就问毛主席,中国共产党能不能跳出这个周期律,能不能避免这个其兴也悖焉,其亡也忽焉这么一个历史规律?毛泽东当时想了想,停了几分钟思考,可以,中国共产党有办法。黄炎培问他什么办法?这就是走民主之路,这就是后来有名的“窑洞对”。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