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带来人才管理领域水平的大幅提升(2)

大数据带来人才管理领域水平的大幅提升(2)

告别“猎腰”“猎脚”的无奈

在没有大数据的条件下,发现与选拔都很难做到“全信息”搜索。也就是,很可能在被选人员不够充分的情况下进行人才选拔。大数据能够帮助人们解决这个问题。从理论上讲,凡是符合条件的都可以进入选拔主体的视野。这就解决了少数人从少数人中选人的弊端。国外的猎头公司之所以能够帮助国家、企业寻找到合适的人选,就是因为它们掌握了大数据,而我们没有。因此人家在“猎头”,我们在“猎腰”“猎脚”。这样,在国际人才产业的链条分工上,我们就不得不屈居“低附加值”的下游。

此外,人才配置的关键是“人岗匹配”。就是要把最符合岗位素质要求的人,配置到他最适宜的岗位上。发达国家的人才管理研究者为了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已经开发出各种各样的精细化的能力模型。这种模型从多种维度来描述到底什么样的人,进入这个岗位才是合适的。有的还绘出了“人才素质模型雷达图”。如果是职工人数众多的企业,一个一个地进行人工对比,无疑是一件费时费力的事情,可是,依靠大数据就能够很快实现“人岗匹配”。这种方法,对于各级各类领导班子人才配置的意义更大。因为领导班子成员配置科学与否,对于企业健康发展的作用更大。

当前,遍布全国的人才市场为实现人才科学配置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各地人才市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信息不全、信息不及时和信息不对称的弊端。这些问题,也可以利用大数据方法来加以改进。例如,国内有家利用大数据的人才交流机构发现,市场上来来往往的求职人流中,有万分之一的属于在逃犯。如何防止他们危害社会是一个必须引起重视并采取相关措施的问题。

挑战传统人才研究方法

大数据的出现,必将冲击传统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现在我们常用的“抽样调查”法,被认为是社会文明得以建立的牢固基石,应用较广。其实,它只是在技术受到限制的特定时期,解决特定问题的一种无奈方法。现在,凭借大数据我们已经可以收集过去无法收集到的信息,这么一来“样本就等于全部”。而且这样做,肯定比使用抽样调查方法得出的结论要准确得多。

迎接大数据时代,需要形成“大数据思维”。大数据不仅是一种应用性很强的实用工具,而且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与西方人相比,中国人在思维方面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缺少精准性。考虑问题大而化之、重定性轻定量的例子不在少数。故,胡适先生专门写有《差不多先生传》,以警戒国人。可是,就算到了今天,我们也很容易发现对当地、本系统的人才数量、质量、结构都不甚了解的人才工作者。胸中无全局,焉来好决策?所以,从这个角度看,重视大数据,也是一次思维方式的变革。每一个人才工作领导者都应该从对大数据的认识中,掌握工作重点,探索工作规律,提升人才工作的自觉性与主动性。

正如任何事情“有其利就有其弊”一样,大数据也有它的弊端。操作不当有可能侵犯公民的隐私权。国外有人在自己的网页上亮出极富个性的搞怪照片,结果在找工作时屡次被拒绝聘用,理由是这种打扮的人士是不适宜从事本公司工作的。这种做法到底对不对?可能一时难以得出结论。但是,防止大数据可能带来的负作用,确实是应该注意的。

大数据的发展趋势不可阻挡。既然如此,就应未雨绸缪提前研究,寻求对策。可以预见的是,在人才管理领域,十分需要培养一批懂得大数据,收集大数据,并且善于研究大数据,深挖大数据的专家。这种专家不仅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而且能够承担起大幅度提升人才管理科学化水平的重任。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