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要“多出诊”,不能习惯“坐门诊

干部要“多出诊”,不能习惯“坐门诊

20130815071015517801_副本

当下,由于党性修养的缺失,许多干部群众观念和民本意识越来越弱,官本位和享乐主义思想成为主宰,艰苦奋斗、深入一线的作风被抛之脑后,“一杯茶一包烟一张报纸看一天,不做事不表态对民善打太极拳”成为许多“门诊干部”的真实写照。基层情况不知道、工作总结网上找、统计数字凭空造、欺上瞒下群众笑,久而久之对这些干部,群众便只能敬而远之。

群众的眼光是雪亮的,群众的力量也是不可估量的,纵观古今,多少朝代的灭亡、多少高官的下马,不是因为务虚享乐违背群众意愿?“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只有心系群众、一心为民,才能得到群众的支持和认可,才能获得进步发展的空间和底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我们提素质、修心性、治顽疾、树形象提供了机会和模板,也为许多长期“坐在云端”的干部敲响了警钟。滥竽充数终会被咎,务实重干才是良策,要想取得长足发展,必须坚持群众路线,太极模式不能走,闭门造车不可行,空中楼阁不敢造,要“多出诊”、深入一线察民情,忌“坐门诊”、脚不沾地腹中空。

要回应群众呼唤和请求去“出诊”。习总书记曾说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那么及时回应群众的期待和要求,便应该是每一名干部的职责所在、是我们身在其位而应该矢志不渝的奋斗方向。革命战争时期,帮助群众推翻“三座大山”、翻身做主人是我党干部的奋斗目标,我们需要解决的是百姓的生存问题;和平年代的今天,为群众营造更好的生活条件、更大的发展空间、更公平的竞争机制、更和谐的社会环境便是我们工作的重心,我们需要解决的是人民的发展问题。“民声不可无,民意不可违”,一个真正合格为民的干部,不管他身在何种位置、深处何种年代,都应该珍惜群众的每一个呼声、重视群众的每一项需求,不怕苦不怕累、不推诿扯皮不阳奉阴违、不避重就轻不搞形式主义,真正做到人民利益至上、百姓需求至上,真正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办民事解民忧为民服务。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