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尽管有如此多种类和如此规模的资金,其利率已在相当程度上实现市场化了,但总体上还是受央行的存款、贷款基准利率及其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所调控的。
如今,中国资金利率的市场化改革也许到了关键节点上,即进一步放松并最终放开对存贷款利率的管制,减少以至最终取消央行对汇率形成的干预。这就是人们通常讲的利率、汇率的真正到位的市场化改革。国家货币当局对利率市场化早已有个战略性进程安排方案:“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以此来稳步推进。
利率市场化是一场复杂的系统性改革攻坚战,而且是一个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与资本项目可兑换以及金融机构产权多元化的整体互动过程,需要密切配合,有序推进,才有可能取得成功。当然,对其先后顺序或轻重把控,各界争论尚多。其实,总体上应统筹推进,在不同阶段有所侧重。比较理想的是,我们首先应加快理顺实体经济与金融资产结构之间的合理关系,尤其对应的市场价格关系;然后加快金融业对内开放步伐、建设风险防控制度,提高行业竞争水平;在此基础上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建立高效现代金融体系;与此同时,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使本国经济、资本对汇率波动承受力大为提高,进而积极推动汇率市场化改革;最后再实行全面的资本账户开放。
由此看来,尽管利率市场化改革已到“临门”时段,不过,到底何时能跨出存款利率市场化方面的“惊人一步”,恐怕还尚需相当时日,可谓任重而道远。
利率市场化是把锋利的“双刃剑”
没有现代金融,就没有现代经济。利率市场化是我国发展现代市场经济的必然趋势。但利率、金融市场化是一把锋利无比的“双刃剑”。因而各国都十分慎重,择机而断,择善而行,严控风险。
就其主要意义和利弊而言,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
——将是我国市场化改革进程中的又一个“惊人跳跃”。如果说以往的经济体制改革基本上完成了“实物商品”的市场化,那么,这次将完成资金资源的商品化、市场化改革。这不但会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而且将释放出巨量的“制度红利”,创造大量的发展机遇。同时,对国家的宏观管理、法治规则、调控政策、风险防范等等,也提出了新挑战、新课题。国家的经济安全、市场波动等等不确定性大为增加。
——将极大加快培育我国的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壮大我国现代金融产业。同时,还将通过资金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经济资源的高效配置,以及经济结构的调整转型。但与此相应的是,我国产业结构会进入较为广泛深刻的痛苦调整时期,大量落后、无效、低效产能会被淘汰,就业压力也会增大。那些政府性无效、低效的投资项目会难以为继,地方政府债务有可能险象环生。
——必然促使金融业、银行业竞争加剧,多元化金融格局加快形成,尤其是民营、境外资本具有更广的发展空间;有实力、有信誉、有特色、会经营、善服务的银行将更占竞争优势;各种资本市场、基金、资产管理公司会迅猛发展;各类财富管理、理财和借贷活动会更加丰富多彩,等等。这些都使金融业发展活力增强,竞争也明显加剧。然而,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商业银行原有的盈利能力会有所削弱,迫使其寻求更高收益的资产配置,风险偏好也同步上升。金融界迎来一个利益风险结构的重大调整时期,步入市场化竞争的新时代。
——利率市场化改革将重塑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银行与企业、政府与银行的新关系。可以预期的是,凡是有实力、有效益、有规模、有信誉、有潜力的“好企业”,就更具有与金融部门、资金出借方的议价资本。企业无论大中小,“好”字当头,“强者”更得益。银行界也将更乐于“锦上添花”,而不会做“雪中送炭”的傻事。有不少人以为,利率市场化改革将提高竞争压力,促使银行放贷小微企业。但这只是一个方面,对那些“好”的小微企业会有利一些,而对多数小微企业来说,融资环境必将更紧更不利,融资成本会更高,竞争压力也更大。正因为如此,政府要对小微企业采取其他扶持优惠政策。
——利率市场化,特别是实行存款利率市场化后,面广量大的普通老百姓辛苦劳动挣来的“血汗钱”,终于有可能成为“增值的资本”。投资理财的渠道大为增加,而不像今天只能主要靠存入银行换取极低的利息。更令人难堪的是,这种利息率甚至接近或低于通货膨胀水平,因而往往存在利息“倒挂”现象,钱存银行通常不能保值增值,而只会贬值,造成老百姓的财富被稀释。存款利率市场化后,中国老百姓终于有可能普遍地增加“财产性收入”,财富加速增长的时代会加快到来。但是,这也势必加速社会财富流动和财富整合,加快社会利益格局调整和社会阶层的分化。
——利率市场化改革,将加快我国人民币汇率走向浮动汇率制进程,推动全面的资本账户放开,从而极大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开放度和全球化水平,也将引发国际收支、外汇管理制度的变革,加快中国资本国际化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但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制高点和核心竞争力是金融,各国特别是大国利益竞争的焦点,也是金融。因此,我国经济特别是金融业面临严峻挑战,风险不少。
——利率、金融的市场化,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基础性制度之一,也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基本取向,其重大而深远的积极意义不容低估,必须义无返顾地稳妥推进。但是,金融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高波动、高杠杆、高风险,具有内在的脆弱性、风险性。一部世界金融史,就是一部金融危机史。历史上金融危机发生之频繁,远远超出人们的想像。在过去25年中,国际上每年平均发生六次金融危机。利率越市场化,金融越发展,应对金融风险的压力就越大。金融机构的竞争激励机制、金融业务、资本结构、金融产品、金融创新、金融市场和国际市场环境等等,都会发生深刻变化,使金融风险更为复杂,金融监管和风险防范难度也更大。严重的金融危机,可以摧毁经济,影响人们生活,甚至引发社会动荡。这是人们在讲金融改革、金融发展的同时,总要强调防范金融风险、严格金融监管的缘由所在。
然而,我们仍然要满怀激情地去迎接、去拥抱利率市场化这场新的经济变革。因为这是金融业发展的必然,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利大于弊。我们热切期待它成为推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新变革、社会经济新发展、老百姓财富新增长的“发动机”。
【作者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