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步入金融震荡期

全球步入金融震荡期

2013年对全球经济、金融而言真是一个关键的时间节点。在全球仍处于货币宽松的大背景下,美国很可能将成为第一个收紧货币的主要国家。这将推动全球真实利率大幅走高,预示着全球低利率环境将告终,在新兴经济体普遍增长乏力、结构性矛盾突出的境况下,系统性风险不可不防。

美国量化宽松政策退出的尾部风险正逐步显现。上周一,20种主要新兴市场货币全线下跌,其中印度卢比兑美元下跌2.4%至63.2:1,创历史新低,而印尼盾也跌至四年以来最低水平,亚洲以及新兴市场汇市、股市全线下跌,新兴市场债券收益率大幅走高,金融市场再次陷入了集体性恐慌。

而市场的恐慌最主要的触发点,来自于外汇市场关注的焦点——等待美联储最近一次决策会谈纪要的出炉。

现在看来,2013年对全球经济、金融而言真是一个关键的时间节点。在全球仍处于货币宽松的大背景下,美国很可能将成为第一个收紧货币的主要国家。

尽管会议未必马上启动退出计划,尽管对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到底是不是该退出、该何时推出,美国各方至今仍在争议,甚至美联储内部意见也相左,不过,从本质上看,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已完成历史使命,提前退场已成必然。

据汤森路透和彭博社的调查,大部分经济学家预计,美联储可能从下月开始缩减购买资产计划的规模。随着美联储政策逐步收紧,并于2014年结束量化宽松,以及中国启动“去杠杆化”进程,全球正逐步走向后货币宽松时代。

对于美联储货币政策可能提前转向,市场早已经迅速做出了反应。6月20日,美联储宣布已经推行五年之久的QE退出路线图,美国国债利率应声上升,大宗商品和金银则下跌,新兴市场股市大跌。

而恰恰就在同日,受到中美流动性同步收紧的影响,中国银行(行情,问诊)间隔夜回购利率最高达到30%,货币市场紧张程度进一步加深。

美联储明确QE政策退出时间表,对确认货币政策拐点意义重大。2008年由美国雷曼兄弟高速倒闭引发的国际金融、经济危机,把全球推向了低利率或零利率时代。

为了降低偿债负担,发达国家普遍采取了长期零利率或量化宽松的方式,极尽所能维持着脆弱的债务循环。

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追踪的1929年以来的14轮经济周期中,本轮复苏是最缓慢的,但信贷反弹却是最快的。

目前全球央行的资产规模约为18万亿美元,占全球GDP的30%,是十年前的两倍。发达国家央行也通过压低官方基准利率引导市场实际利率走低。

为应对次贷危机,自2007年8月起,美联储先后10次大规模降息,联邦利率从5.25%一路降至0%至0.25%的目标区间,12次降低贴现率累计575个基点至0.5%。

然而,价格工具难以解决“流动性陷阱”问题,也无法扭转资产负债表的衰退之势,美联储接着又启动数量工具,通过四次量化宽松政策(含扭转操作在内),总共推出了约3.5万亿美元的购债规模,占美国GDP总量的22%左右。

责任编辑:闫文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