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从自我革新能力构成的三大要素来看,判定一个国家是否具有自我革新能力,首先是看这个国家是否具有自我革新的基础与能量。对一个国家来说,自我革新的基础体现在四个方面:首先,经济生产与社会生活活跃,具有内在的发展冲动;其次,国家拥有比较长远的发展规划,并拥有落实规划的基本能力;再次,观念、制度与体制具有开放性,能够吸纳外部的积极资源;最后,政治与法律维护公民权利,保障公民追求自由与公平的合法诉求。这种自我革新的基础一定能够在实践中从不同的方面孕育出自我革新的能量,如新社会力量的成长,新经济力量的出现,新思想的喷发、新体制的萌芽以及新技术的突破等等。然而,这些能量虽然都具有推动经济与社会变革和发展的潜能,但在一般条件下,难以自我形成合力,并直接转化为推动经济与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动力,它需要社会与国家有意识的整合、开发和引导。这就取决于社会的价值取向、国家的战略追求、执政者的领导能力以及制度的权威效度。
客观地讲,当今中国最大的资源就在于拥有强大的自我革新的基础与能量。不用列举具体的数据,任何人都可以从中国的发展事实以及中国共产党的中央全会报告对中国发展的总结、分析和规划中,体会到中国在自我革新中拥有良好的基础与条件。结合中国共产党十八大的报告,可以将其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中国拥有了比较稳定和成熟的发展状态,在发展道路、发展理论以及发展所需要的基本制度上,都形成了自己的坚定选择,充满自信。这种状态表明国家与社会发展不仅有方向、有路径,而且有根基、有战略。因而,其发展阶段也就从摧毁旧制度的革命以及体制整体转型的改革,进入到开发制度、完善体制、创新机制的自我革新阶段。中国今天对发展道路、发展理论以及国家制度体系的坚定与自信,为这种自我革新提供了明确的价值取向、有效的实践空间和强大的政治保障。
第二,中国依然把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作为推进中国进步与发展的战略基点,这确保了自我创新的改革与发展,不论在意识形态上,还是在政治大局上,都拥有充分的合法性基础,并且得到政治上的最根本支持与保障。
第三,中国所追求的科学发展是以人为本的发展,不仅尊重个体的自由,而且尊重人民的意愿,而这两者是一个社会形成自我革新的重要基础与动力。
第四,中国拥有持续发展的态势与追求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战略。受世界经济形势的影响,2012年中国的经济发展虽然没有在年增长10%的高位上运行,但中国的经济依然具有强大的活力,成为世界经济复苏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然而,更为关键的是,中国不再简单追求GDP的增长,而是在追求更好更快发展的原则下,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提上议事日程,积极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从而为中国经济创造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与外部环境。
第五,中国将创新作为国家发展的内在动力,这其中不仅包括科技创新,而且包括理论与制度创新。为了使这个动力能够得到真正的迸发,国家积极提升市场的力量、国际的资源以及智力的投资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力图用新的体制与机制来保障这些要素能够充分发挥其特有的作用。
第六,中国在既有的发展基础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同时,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全面提上发展的议程,这意味着中国的发展,不仅要在中国自我的舞台上完成自己的布局,而且要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舞台上布局一个新的未来,使这种复兴,在贡献中华民族自身的同时,也能贡献整个人类发展。
在这并不全面的概括中,既蕴含着自我创新的基础,也蕴含着自我创新的能量,其中包括思想解放的能量、社会发育的能量、市场作用的能量、技术创新的能量以及复兴战略的能量等等。由此,任何人都可以感受到中国社会的活力、潜力与动力。这些力量是中国三十年改革开放所积累起来的,既是中国实现更大发展的战略资源,也是中国创造更好发展的战略机遇。从这个意义上,今天中国比任何时候都拥有实现质的飞跃的基础与条件,把握住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错过了,中华民族要么止步不前,要么一蹶不振。所以,十八大报告形成的关于中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战略判断,是极为深刻和正确的,接下来的关键就是如何抓住这个战略机遇期,用好这个战略机遇期。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