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如何创造有效的改革与发展?(3)

中国如何创造有效的改革与发展?(3)

无论如何,自我革新是自觉的行动,不论现实中的自我革新基础与能量如何,最终都取决于自我革新行动者的自觉意识与有效行动。没有基础与能量,自我革新是无米之炊;缺乏意识与行动,自我革新是有心无力。因而,一个国家自我革新能力一定是客观条件与主观自觉的有机统一,相对而言,后者更具有根本性和全局性的意义。从这个角度讲,中国的未来发展是否具有强大的自我革新能力,最关键的不是取决于中国经济与社会的现实,而是取决于自我革新行动者的观念、精神与能力。具体来说,就是取决于作为中国社会领导核心和执政能力的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与发展。这正如十八大报告指出的那样:“党担负着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党坚强有力,党同人民保持血肉联系,国家就繁荣稳定,人民就幸福安康。”

在中国的发展,党的建设与国家建设始终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十八大报告强调中国的发展需要进行六大建设,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党的建设。前五大建设构成“五位一体”的国家建设体系,而其成败直接维系于党的建设,因为,中国不论是社会,还是国家都是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来组织和运作的。这个结构决定了党的作为直接决定着国家作为和社会作为。换言之,就中国未来发展所需要的自我革新能力来说,党的建设水平及其所蕴含的自我革新能力,将直接决定整个国家的自我革新能力,从而也从根本上决定中国未来的前途与命运。

中国共产党不同西方政党之处在于,虽然她追求民主,但不像西方政党那样是现代代议民主运行的产物,而是现代化潮流推动、时代使命呼唤以及传统帝国向现代国家所形成的需求等综合因素合力作用的产物。因而,其应该担负的时代使命与国家责任是与生俱来的,这个使命与责任就是在中国建立新社会、新国家,从而创造现代化发展的新时代、新历史。这决定了这样的政党必须具有为使命而奋斗、为责任而坚守的内在精神力量和自立自强以及自我完善发展的基本能力。这与代议民主制下借助选举竞争来推动党的自我建设的西方政党完全不同,中国共产党只有基于对使命的执著、对责任的坚守以及对人民的忠诚来形成自我建设和完善的动力。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特殊品质所在,也是其生命所在。为此,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建设中建构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民主与集中有机统一的组织形态和制度体系、以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原则与工作作风。这实际上是一套能够产生自我建设的动能的政党运行与发展体系。基于这样的体系,中国共产党在任何时期、在任何条件下,只要坚守住自己的使命与责任,就能形成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中国共产党在过去九十多年发展所经历的一系列成功与挫折都能证明这一点。

既然中国共产党是具有自我革新能力的政党,那就意味着中国发展所需要的自我革新能力,不在别处,就在于党的建设;而党的建设的关键,不在别处,就在于党能否坚守自己的使命和责任,不断进行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中国的发展逻辑实际上就是这么简单。由此,人们就能理解为什么邓小平会下如此断语:中国的关键在党。

党能否坚守自己的使命与责任,决定着党的自我革新与发展的能力与水平;而这种坚守所需要精神支撑和力量之源,只能来自党的母体:人民。因为,在党的政治逻辑中以及在中国现代国家建设的逻辑中,人民不仅孕育了中国共产党,而且赋予中国共产党担当历史使命的全部力量。所以,在中国发展中,人民不是虚幻的概念,而是党与国家的根本;它的结构虽然复杂,但是对党和国家来说,就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群体:人民群众,或者说百姓群众。

分析至此,结论很明确:在今天的中国,决定中国未来的最终因素,就是如何真正解决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这个关系解决得好,党的自我纯洁、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就能增强;与此相应,国家与社会的自我革新能力就能大大提高。为此,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报告郑重告诫全党:“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由此可见,决定中国未来的,就是党与人民的关系。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