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定农民作家贾大山,曾创作小说《取经》,上世纪80年代颇有名气。习近平曾这样回忆与贾大山刚见面的情形,“贾大山扭头一转就说,来了个嘴上没毛的管我们。”
贾大山个性很强,而又“有着洞察社会人生的深邃目光和独特视角”。到正定工作后,习近平第一个登门拜访的就是他。两人初次见面,却有说不完的话题。贾大山成为习近平“了解社情民意的窗口和渠道”,习近平后来回忆道:“此后的几年里,我们的交往更加频繁了,有时他邀我到家里,有时我邀他到机关,促膝交谈,常常到午夜时分。记得有好几次,我们收住话锋时,已经是次日凌晨两三点钟了。每遇这种情况,不是他送我,就是我送他。为了不影响机关门卫休息,我们常常叠罗汉似的,一人先蹲下,另一人站在肩头,悄悄地从大铁门上翻过。”
“一个不讲吃穿、不端架子,年纪轻轻的县委书记,为什么在干部群众中那么有威信?他离开正定这么多年了,为什么当地干部群众一直念念不忘?”曾与近平同志在正定县委一起工作过的不少人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将近30年后,已经成为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一段谈话或许给出了答案——“我们要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现在我们谈不上说一块苦,但一定要一块过、一块干,保持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